18、涟源市挂子岩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
一、事故应急救援过程
2008年12月17日15:15,娄底涟源市伏口镇挂子岩煤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32人被困井下,生死未卜。16:30接到事故报警电话后,涟源市市长曾益民带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成立了事故抢险指挥部,制定了救援方案。娄底中队立即出动,于17:00左右赶到事故矿井。同时调集100名公安干警和200余名干部负责秩序维护、群众工作、后勤保障、信息综合等工作。17:10,50名专业救援人员分班分组开展救援,下井搜救遇险人员,有序组织遇险人员撤离,至17:30,14名井下遇险人员安全升井。随后,救援队对事故现场进行进一步勘察,检测CH4等灾害气体浓度,确定事故地点、划定警戒区域、检查巷道支护破坏情况,确定事故地点为+200米水平2152前进式回采工作面。+200米水平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及工作面切眼上山共150余米巷道全部被煤矸掩埋,+200米水平通风系统遭到破坏,被封堵巷道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15%~90%不等),没有发现遇难人员及其他异常情况,另18名矿工全部失踪。23:30,指挥部决定调整灾区风流方向,排放瓦斯,清理出煤,抢救遇险人员。但至18日7:37将风简口送至+200米水平车场作业点,瓦斯仍然偏高,不能进行清巷出煤作业。后又开启原有的瓦斯抽放泵,进行瓦斯涌出孔洞瓦斯抽放。直至18日19:30,作业点瓦斯浓度降至0.3%~0.6%,才开始组织清理出煤。至28日15:00抢险救援工作一直是从+200米水平进风侧逐巷进行,共清理煤矸980多车(0.75吨/车),清出巷道90余米,抢救遇险人员14名。28日20:00,由于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增大,瓦斯浓度严重超限,威胁到救援人员的安全。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指挥部决定,停止在+200米水平清理煤矸工作,从作业面切眼回风上山从上往下清理。2009年1月1日6:30,将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运出井,抢险救援工作才告结束。此次事故共造成18名矿工遇难。
二、事故应急成功经验与体会
此次救援行动历时长达349小时20分钟,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省长周强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陈肇雄、省安监局(湖南煤监局)副局长严寅初、省煤炭局局长李联山等,娄底市委书记、市长张硕辅,副市长邓建和,市煤炭局和安监局负责人,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相继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市、县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以科学的态度、过硬的本领、顽强的作风,挽救了生命,减少了损失,取得了救援工作的全面胜利,也积累了宝贵的抢救经验。
(一)快速反应是成功救援的前提
突发事件来得突然,尤其是危及人的生命的突发事件,生命获救的机会稍纵即逝,救援工作必须与时间赛跑,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命。此次救援行动,市、县两支救援队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下井搜救,使事故幸存的14名矿工安全升井,这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是不多见的。
(二)科学施救是成功救援的关键
矿难救援工作不能盲目蛮干,要尊重科学,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专业人员。市、县两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自组建以来,经过了严格的教育训练,在多次矿难事故中得到实战锻炼,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救援队伍。在此次事故救援中,他们本着重科学态度,沉着冷静,认真检测灾害气体浓度,检查巷道支护破坏情况,确定事故地点,划定警戒区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抽放瓦斯,直至作业点瓦斯浓度降低至安全值才开始作业。在清理巷道90余米后,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增大,浓度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果断停止在+200米水平清理工作,改从工作面切眼回风上山从上往下清理,保证了救援人员的安全,杜绝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三)永不放弃是成功救援的保证
坚持就是胜利,此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50余米巷道全部被煤矸掩埋,+200米水平通风系统遭到破坏,被封堵巷道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18名遇险人员失踪,救援工作任务重、安全威胁大。面对重重困难,救援队没有气馁,更不言放弃。18日凌晨开始抽放瓦斯,晚上正式清理出煤,至28日15:00共清理煤矸980多车、清出巷道90余米,抢救遇险人员14名。而此时作业点瓦斯严重超限,不能继续作业,尚有4名失踪人员没有找到。这种情况下,调整救援方案,改变清理方向,继续坚持救援,直至2009年1月1日6:30,将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运送出井,取得了救援工作的最后胜利。
一、事故应急救援过程
2008年12月17日15:15,娄底涟源市伏口镇挂子岩煤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32人被困井下,生死未卜。16:30接到事故报警电话后,涟源市市长曾益民带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成立了事故抢险指挥部,制定了救援方案。娄底中队立即出动,于17:00左右赶到事故矿井。同时调集100名公安干警和200余名干部负责秩序维护、群众工作、后勤保障、信息综合等工作。17:10,50名专业救援人员分班分组开展救援,下井搜救遇险人员,有序组织遇险人员撤离,至17:30,14名井下遇险人员安全升井。随后,救援队对事故现场进行进一步勘察,检测CH4等灾害气体浓度,确定事故地点、划定警戒区域、检查巷道支护破坏情况,确定事故地点为+200米水平2152前进式回采工作面。+200米水平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及工作面切眼上山共150余米巷道全部被煤矸掩埋,+200米水平通风系统遭到破坏,被封堵巷道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15%~90%不等),没有发现遇难人员及其他异常情况,另18名矿工全部失踪。23:30,指挥部决定调整灾区风流方向,排放瓦斯,清理出煤,抢救遇险人员。但至18日7:37将风简口送至+200米水平车场作业点,瓦斯仍然偏高,不能进行清巷出煤作业。后又开启原有的瓦斯抽放泵,进行瓦斯涌出孔洞瓦斯抽放。直至18日19:30,作业点瓦斯浓度降至0.3%~0.6%,才开始组织清理出煤。至28日15:00抢险救援工作一直是从+200米水平进风侧逐巷进行,共清理煤矸980多车(0.75吨/车),清出巷道90余米,抢救遇险人员14名。28日20:00,由于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增大,瓦斯浓度严重超限,威胁到救援人员的安全。为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指挥部决定,停止在+200米水平清理煤矸工作,从作业面切眼回风上山从上往下清理。2009年1月1日6:30,将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运出井,抢险救援工作才告结束。此次事故共造成18名矿工遇难。
二、事故应急成功经验与体会
此次救援行动历时长达349小时20分钟,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省长周强作出重要批示;副省长陈肇雄、省安监局(湖南煤监局)副局长严寅初、省煤炭局局长李联山等,娄底市委书记、市长张硕辅,副市长邓建和,市煤炭局和安监局负责人,涟源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相继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市、县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以科学的态度、过硬的本领、顽强的作风,挽救了生命,减少了损失,取得了救援工作的全面胜利,也积累了宝贵的抢救经验。
(一)快速反应是成功救援的前提
突发事件来得突然,尤其是危及人的生命的突发事件,生命获救的机会稍纵即逝,救援工作必须与时间赛跑,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命。此次救援行动,市、县两支救援队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下井搜救,使事故幸存的14名矿工安全升井,这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是不多见的。
(二)科学施救是成功救援的关键
矿难救援工作不能盲目蛮干,要尊重科学,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有专业人员。市、县两级矿山应急救援队伍自组建以来,经过了严格的教育训练,在多次矿难事故中得到实战锻炼,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救援队伍。在此次事故救援中,他们本着重科学态度,沉着冷静,认真检测灾害气体浓度,检查巷道支护破坏情况,确定事故地点,划定警戒区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抽放瓦斯,直至作业点瓦斯浓度降低至安全值才开始作业。在清理巷道90余米后,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增大,浓度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果断停止在+200米水平清理工作,改从工作面切眼回风上山从上往下清理,保证了救援人员的安全,杜绝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三)永不放弃是成功救援的保证
坚持就是胜利,此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50余米巷道全部被煤矸掩埋,+200米水平通风系统遭到破坏,被封堵巷道内瓦斯浓度严重超标,18名遇险人员失踪,救援工作任务重、安全威胁大。面对重重困难,救援队没有气馁,更不言放弃。18日凌晨开始抽放瓦斯,晚上正式清理出煤,至28日15:00共清理煤矸980多车、清出巷道90余米,抢救遇险人员14名。而此时作业点瓦斯严重超限,不能继续作业,尚有4名失踪人员没有找到。这种情况下,调整救援方案,改变清理方向,继续坚持救援,直至2009年1月1日6:30,将最后一名遇难者遗体运送出井,取得了救援工作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