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香梅乡张家洲煤矿“3·2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11-07 00:00 【字体:
19、永兴县香梅乡张家洲煤矿“3·2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与教训
 
2008年3月26日18:20左右,郴州市永兴县香梅乡张家洲煤矿-6米煤掘平巷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当班19名矿工作业,14名矿工被困。
一、事故基本情况
张家洲煤矿位于湖南省永兴县香梅乡张家洲村,为合伙制企业,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2万吨,2006年3月份开始与香梅二矿进行资源整合,规划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矿井现有一主一风2个井口,为抽出式通风方法,主井进风,风井回风;主井井口标高+160米,落底标高-16米。主采5、6煤;瓦斯相对涌出量25.3立方米/吨,绝对涌出量0.88立方米/分钟,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3月26日中班(16:00~24:00),该煤矿共安排19人下井。18:10,位于-6米水平的一副巷北翼煤掘工作面在施工瓦斯排放孔时,发现顶钻现象,值班长就离开工作面到-16米水平避灾硐室向地面管理人员汇报情况。随即,就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约400吨,涌出瓦斯约8000立方米。事故发生后,有3名矿工自己安全升井,2名矿工在煤矿的自行抢救中生还,其余14名矿工被困。
二、事故救援情况
事故发生后,该煤矿自行进行抢救。26日20:20,永兴县政府及县有关部门先后接到事故报告,有关负责人和永兴县煤矿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及时成立事故救援指挥部,制定了初步抢救方案:①立即切断井下灾区电源。②保证灾区高压供风系统不中断。③组织救护队立即下井搜救遇险矿工。
省安监局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省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调集资兴、白沙两个省级救援基地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两基地各紧急出动一个加强小队共22名指战员,于27日3:05和3:30先后到达事故矿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事故救援工作,副省长陈肇雄、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岳辉、省安监局、省煤监局、省煤炭局和郴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先后赶到现场指挥事故抢险。
26日21:30,永兴县煤矿救护队8名指战员第一次下井侦察搜救。从主井口到主井底360米,主井底-16米水平运输大巷270米处巷道右侧有一避难硐室,内有自救器数个、高压风自救管路、电话及两个四方木箱;往前30米有两座铁风门;往里20米处为一车场,宽5米,长10米,车场往前2米处,发现有3名遇难人员,检查CH4浓度为0;再往前5米为一交叉口,向左为-16米南运输大巷,进入南运输大巷20米处有一交叉口,向左进入40米为一掘进工作面,在巷道左侧发现有2名遇难人员, CH4浓度为0.4%,其他有害气体均无;小队返回至一副巷溜煤口向左继续侦察,行进到一煤掘工作面,发现有4名遇难人员,检查CH4浓度为0.4%,没有其他有害气体,风流正常;至此一副巷侦察完毕,小队返回至溜煤上山继续上行侦察;在到达+10米水平二副巷向右进入2米时,无风流流动,检查CH4浓度为2%,再进入2米CH4浓度为30%,再进入1米CH4浓度为80%,没有其他有害气体,小队确认此段巷道已成为一个长为15米的瓦斯库;小队返回往南二副巷侦察,巷道和气体情况与南一副巷基本相同;三副巷和四副巷的侦察结果也与一副巷情况基本相同。在所有灾区巷道全部侦察完毕后,侦察小队于27日1:20返回地面,并立即将侦察结果详细汇报救灾指挥部。
侦察结果表明:事故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突出没有引发瓦斯燃烧等其他次生事故;井下主要通风系统已恢复正常,已恢复通风的巷道中的瓦斯浓度均已降至1.0%以下;事故没有造成顶板垮塌和支架破坏;-16米水平北底板运输巷口已被突出的浮煤堵塞至顶;在井下已发现有9名遇难者,5人失踪。
根据第一次井下侦察情况,指挥部立即制订现场救援方案:①立即恢复-16米水平北运输巷和-6米水平煤掘平巷的局部通风,为清理巷道保证供风。②组织好人力、物力,在通风正常后立即分四个班开展巷道内浮煤的清理工作。③因矿方提供的矿图资料不全,重新组织救护队伍对井下突出瓦斯所能波及的所有巷道再次进行详细侦察。④将已找到的9名遇难矿工搬运出井,做好善后工作。
白沙、资兴基地在接到指挥部命令后,立即组织一支由7名指战员组成的侦察小队于27日4:25下井侦察,7:30将所有灾区巷道全部侦察完毕,8:00返回地面,侦察情况与第一次侦察结果基本相同。
根据两次井下侦察情况,以及从矿井工作人员处了解到5名失踪人员的具体作业地点,确认在-16米水平北运输巷岩掘工作面有2名矿工作业且有高压风管接到工作面、在北一副巷煤掘工作面有2名矿工作业,另一名失踪矿工由于其他遇难人员身份未确定,一时还无法判断是在-16米水平北运输巷还是在一副巷煤掘工作面。综合以上情况经分析后,指挥部再次制定现场救援方案:①立即开展-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巷道内浮煤的清理工作,加快清理速度。②加强作业面通风,确保救援现场有足够的新鲜空气。③-6米水平煤掘平巷必须加强作业面退路支护。④救援现场由各救护队分班负责检查有害气体浓度和现场指挥,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清理浮煤工作于27日8:20正式紧张进行。27日15:25,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志坚赶到事故现场,对现场救援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针对井下救援具体情况,对抢救方案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
-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平均断面为4平方米,至21:23,已清理出巷道20米,在清出的巷道15米处有一台局扇,巷道右侧底板处有风管、电缆、水管、放炮线通向巷道里面;CH4浓度保持在0.5%~1.5%。23:10,清煤作业还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在推车的空闲,跟班的白沙基地一名队员爬到清煤档头面浮煤与巷道顶部处高300毫米的空间检查瓦斯,发现里面有微弱的灯光,经辨认,确认可能有活着的失踪人员。白沙基地指战员立即决定从浮煤中间扒出一条窄小的救生通道进行施救,并及时将此信息报告指挥部,在地面待命的白沙基地5名指战员以最快的速度从地面赶赴井下现场进行增援,在耙子不够用、进度不够快的情况下,从溜煤上山拆来铁溜槽装上,所有人员都全力以赴,克服因煤尘大造成呼吸不顺畅、眼睛睁不开的困难,趴在小通道内用手扒煤。经过90分钟的艰难作业,扒出救生通道20余米,于28日0:45,将这名遇险人员顺利救出,在遇险人员体内测得CH4浓度为8%。通过生理检查,发现遇险矿工生命体征微弱,神志不清,身边有一根高压风管供风,指战员们立即将其抢救到井下基地进行急救,然后搬运出井,转送医院。
在成功救出这名遇险矿工后,通过了解分析,-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的另一名失踪矿工应与这名获救矿工相距不远,这给所有现场救援人员都增加了更大的信心。白沙基地指战员和所有作业人员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并根据气体情况,救护队立即采取加接压风管路往内供风,继续进行救生通道的扒挖,在扒出救生通道5米处,就发现了另一名失踪者的头部,再继续扒出救生通道10米,于28日2:20接触到这名失踪者,发现失踪者头朝外、面朝下作爬行状态,通过生理检查后证实其已遇难。在前一名遇险人员获救地点到这名遇难人员之间有一根高压风管放置于浮煤上,且一直通向巷道里端,应该是其2人为了呼吸新鲜空气从里面巷道一边爬一边拖出来的。
将-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岩掘工作面两名失踪人员救出后,指挥部将清煤现场转移到一副煤掘巷进行清理作业。28日11:40在清出的煤巷13米处左侧发现1名遇难人员;继续向前清煤1米在巷道左侧又找到1名遇难人员。
指挥部通过对所有遇难人员的身份确认、排查,确定最后一名失踪矿工为推车工,失踪地点应在-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指挥部决定将清煤现场再次转移到-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进行清理作业。通过7小时的紧张作业,29日凌晨2:00,在-16米水平北运输大巷40米处左侧一石门往里3米处发现一辆翻倒的矿车,5米处找到了最后一名遇难者。
至此,14名遇险、遇难矿工全部找到,将遇难者遗体全部搬运出矿井,救援工作顺利结束,3支救援队伍于29日5:30撤离矿井。
三、经验与教训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炭局的领导都相继赶赴现场指导抢救工作,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救援体系是确保这次事故处置圆满完成的重要因素。
2.此起事故是一起因防突措施不到位而导致的重特大事故。
3.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不完善,以及矿工没有随身携带自救器、灾变自救能力差是造成此次重大伤亡的直接原因。
4.事故发生后,救灾指挥部制定的救灾方案正确得力,在失踪矿工生还希望渺茫的情况下,本着对失踪矿工家属负责的态度,全力进行施救,采取压风系统不间断供风及各项措施加快施救进度,使1名失踪矿工在被困30个小时后都能成功获救。
5.此次事故共出动3支救护小队32名指战员,救护队之间团结协作,救护队员能吃苦耐劳、连续作战,是圆满完成这次救援任务的根本保证。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永兴县香梅乡张家洲煤矿“3·26”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744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