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土家族乡“5.25”山洪地质灾害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10-26 00:00 【字体:
12、索溪峪土家族乡山洪地质灾害成功避险的启示
武陵源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中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区,澧水一级支流娄水的主要支流索水的中上游。属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由于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一遇暴雨,极易引起山洪暴发,导致地质滑坡,发生地质灾害。
一、灾害处置情况
2008年5月25日,接到省、市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张家界全市3天内将出现暴雨,局部地区有特大暴雨,武陵源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迅速将暴雨天气预报信息通知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求加强防汛值班,严密监视雨情,特别要注意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防范工作,同时与区国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搞好衔接,互通情报。
5月26日,全区开始持续降雨,至5月27日,雨势逐渐加大,部分区域19:00~21:00两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26.1毫米。暴雨造成索溪峪土家族乡、天子山镇、中湖乡3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索溪峪土家族乡岩门村、文丰村、铁厂村灾情最为严重。当日18:30,文丰村书记邓昌平报告,境内文丰溪、百虎堂溪洪水猛涨,溪旁公路出现裂缝。索溪峪土家族乡党委书记谢贵湘、乡长李祥永一面紧急组织全乡机关干部20余人,帮助该村群众实施转移,一面向区防办报告。
区防办接报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王祥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区防指指挥长邓剑带领区防办相关人员,赴文丰村现场察看,要求从速从快将沿溪群众转移,并指示索溪峪土家族乡随时注意其他村(居)灾情发展情况,做好一切防汛应急准备。随后,又马不停蹄赶往辖区各上型水库,查看值班、度汛情况。19:40左右,铁厂村书记胡青浓按要求在村口巡查汛情时,发现在建的阳龙二级公路榨房里路段出现滑坡迹象,她马上喊话要路旁的1辆阳龙二级公路项目部车辆开走,仅过去2分钟,此处泥石便如雨点般倾泻而下,全部垮塌在新建的公路上,由于反应及时,避免了一起车毁人亡事故的发生。20:32,岩门村书记毛成辉报告,岩门村4组新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户4间民房垮塌,砸伤3人,正在组织群众转移,请求救援。20:40,区防指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紧急会议,会商汛情,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田华玉,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陈军,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郑圣春参加会议。会议要求对岩门村3名受伤人员实施紧急救治,其中1名重伤员送往市人民医院治疗。会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征用豫花园宾馆、湘溪酒店、常电山庄3家宾馆,对岩门村地质滑坡点群众及文丰村受灾转移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并迅速向市防指报告灾情。由于个别群众不愿弃家转移,在区防指的统一指挥下,消防、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及应急队伍迅速出动,上门劝说群众把生命放在首位,尽快转移。至22:40左右,索溪峪土家族乡2000多名受灾群众就近转移至安全地点,300多名受灾群众在宾馆得到妥善安置。22:50,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防指指挥长向佐谊带领市水务局局长、市防指副指挥长朱玉石等领导来现场指导防汛工作,要求确保不垮一库一坝,不出现死人事件,避免人员受伤,并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23:00,岩门村书记毛成辉再次报告,岩门村4组的滑坡进一步扩大,又陆续造成6间房屋倒塌,并出现部分危房,文丰村书记邓昌平也报告文丰村出现危房。28日凌晨2:40许,雨势逐渐减弱,3:30左右,下了3昼夜的雨才基本停止,一直坚持在区防办值班、指挥和在受灾现场组织群众转移、察看灾情的区领导才稍事休息,区防办留下部分人员继续值班。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由于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区委、区人民政府的科学指挥、积极应对,成功避让多起山洪地质灾害,将损失降至最低。
二、主要经验启示
(一)建立防汛应急责任体系
武陵源区历年都把防汛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每年都要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防汛救灾责任人员,每个乡镇、办事处各明确1名区委领导、1名区人民政府领导包片,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为责任人员。对区内各上型水库,各明确1名区人民政府领导和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所在水库管理单位负责人为行政责任人,明确专业技术人员为技术责任人,在主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密切监测水库工情、雨水情及度汛情况。同时,明确区防指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建立了区防指成员单位包乡镇责任制、区直(垂直)单位包村(居)委会、社区责任制。各乡镇办事处均落实了乡镇办事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为做好防汛应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健全防汛应急预案体系
依照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武陵源区精心编制了《武陵源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武陵源区城区防洪应急预案》和《武陵源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预案对指挥体系、预警预防、应急处置、善后处理均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安全转移路线。各乡镇、办事处、各村(居)委会、社区也对照属地实际,分别制订了防汛救灾工作预案,成立了防汛救灾应急队伍,并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预案演练,利用典型案例加强了防汛知识宣传教育,使乡镇、办事处和各村(居)委会、社区等基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了防洪救灾基本技能,能在主汛期开展经常性的防汛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用鸣锣、吹口哨形式发出预警信号,组织群众有序转移。区防办把区级预案和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社区预案、联系方式汇编成《武陵源区防汛抗旱工作手册》,于每年汛期到来前发到区防指各成员和各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社区。区防办加强了与省、市气象部门的合作,随时关注灾害性气象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到全区各个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小组相关负责人和户主。同时,区防办在全区重点区域建立了多个雨、水情报告点,要求各报告点在主汛期每小时报告一次雨、水情,为区防指办及时全面掌握雨、水情情况,找准防汛救灾重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充分调动和依靠应急救援队伍
灾情发生后,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有关领导第一时间赶到区防办,指挥抗洪救灾工作,率领武警、消防战士和公安干警赶赴受灾现场指挥人员疏散,转移群众,组织对伤员进行救治。区广电、交通、农业、卫生、电力等防指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在“一把手”带领下展开抗洪救灾工作。在转移群众时,消防、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及应急人员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不顾个人安危,首先将老人、孩子和妇女转移出去,然后组织青壮年有序撤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乡镇负责人以及村(居)委会、社区干部,他们利用熟悉地形、清楚情况的优势,为区防指正确决策、科学确定群众转移路线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为夺取抗洪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全力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此次山洪灾害,造成3人受伤,区人民医院紧急出动医疗救护车2台次、医护人员6人,对伤势较轻的2人就近治疗,对1名重伤人员先行包扎后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急救。另据统计,此次山洪灾害共造成索溪峪土家族乡5户10间房屋垮塌,15户23间房屋成为危房,部分房屋因山体滑坡造成房屋进水,淤泥堆积,无法居住;共导致全乡公路损坏8000余米,部分公路路面损毁严重,河堤损毁2000余米;共造成全乡电力设施严重损毁,造成全乡供水设施不同程度损毁,导致2000余人饮水困难;共造成全乡40.02公顷(600余亩)农作物受灾。区民政部门紧急调拨救灾款1万元为重灾户每户发放500元的救济款,调拨一批棉被等日常生活用品发放到重灾户,拨出医疗救助资金2万元救治受伤人员,为12户房屋垮塌户每户拨付1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对地质灾害户实施了搬迁。区供电、供水部门对损毁的设施迅速进行了恢复,确保了群众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区公路、水务部门和索溪峪土家族乡也及时对损毁的公路、河堤进行了修复。区农业部门加大农业救灾力度,指导补种了新的农作物。区卫生防疫部门对灾后的文丰村、岩门村、铁厂村等进行了消毒,消毒面积达2万平方米,同时为当地群众上了两堂疾病防疫课,对灾后防病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由于善后处置工作到位,受灾群众生活未受到大的影响,辖区也未发生疾病流行,群众情绪非常稳定。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索溪峪土家族乡“5.25”山洪地质灾害

7447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