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靖州县海坡锰业公司“5·27”冒顶事故救援实例
2008年5月27日,怀化市靖洲县海坡锰矿井下第三水平巷道发生冒顶事故, 6名矿工被困。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怀化市矿山救护队、消防部队和当地矿山企业员工进行抢救。由于担心有再次发生插针的危险,加上怀化市矿山救援队伍技术装备不足,一旦被困时间过长,6名被困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省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矿山救援长沙基地救护队赶赴事故现场,经过3小时的奋力抢救,救援人员使用了冒顶事故处理最新装备液压救援支柱和三角铁尖,快速掘进巷道3米,及时控制了冒顶区域的危险顶板,安全顺利地救出了6名被困矿工。
一、事故基本情况及救援过程
该矿井属非煤矿山,开采锰矿石。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分为4个水平,发生事故的地点位于第三水平,上方为第四水平,下方为第二水平。事故发生是由于第二水平垮塌引起第三水平巷道插针造成塌陷,冒落区长度约8米,宽度约3米,造成第三水平掘进工作面的6名矿工被困。
2008年5月27日7:50,矿山救援长沙基地救护队接到省安监局应急指挥中心的事故救援电话后,立即组织11名救护指战员带齐冒顶事故救援装备,迅速赶赴事故矿井。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矿井后,立即到指挥部了解事故救援情况,对事故现场抢救情况、遇险人员数量及分布、矿井通风、冒落区的范围及巷道的布置、各种气体等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后,立即对参加救援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将人员分成两组,第一组由长沙基地大队长带队7人下井实施救援,第二组由长沙基地副队长带队负责运送设备。在向指挥部了解事故抢救情况后,长沙基地大队长带领两名队员下井进入事故现场了解现场情况,从井口至冒落区的平巷距离约40米,返回地面后将冒落区的现场情况向事故救援指挥部汇报,并提出救援方案,救援指挥部当即决定由长沙基地负责实施救援。第一组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对事故工作面附近的掘进巷道支架进行加固,防止棚子插针而扩大事故。用救援支护加固冒落掘进巷道保证进出通道安全后,进入当头用三角铁尖向当头排尖,后面人员组织出矸石,待铁尖排好后,用液压救援支柱架好第二架棚子,背好顶和两邦。随后,第二组救援人员进入换班,第一组退出到基地休息。第二组人员进入事故工作面后,继续利用三角铁尖排尖,对当头矸石进行清理,架好第一架棚子后,听到了当头以里遇险人员的求救声音,救援人员通过呼喊,确定遇险人员位置,立即用两根长3米的三角铁尖朝遇险人员方位打入,在铁尖下方扒开一个小洞,终于与遇险人员进行了对话,鼓励他们不要急躁,配合好救援工作,支护好后马上就可以安全获救,同时把补充能量的葡萄糖液利用三角铁尖绑好递给遇险人员,让他们恢复体力。为了加快进度并保证当头作业人员和遇险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用2根2米长的坑木插入铁尖下面,用救援支柱顶起,使坑木贯穿冒落区,在支护的下面掏一个洞,打开了一条安全救援通道,5月27日20:30左右,6名遇险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二、成功救援启示
1.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援指挥部正确指挥,根据现场灾害情况快速制定了救援方案,为成功处理本次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2.省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时调度,派出了湖南省精干救援力量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全体救援人员积极参战,克服困难,团结合作,体现了救援人员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此次事故成功救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使用了新的救援装备——液压救援支柱,防止了巷道底板插针,加快了掘进进度,为成功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8年5月27日,怀化市靖洲县海坡锰矿井下第三水平巷道发生冒顶事故, 6名矿工被困。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组织怀化市矿山救护队、消防部队和当地矿山企业员工进行抢救。由于担心有再次发生插针的危险,加上怀化市矿山救援队伍技术装备不足,一旦被困时间过长,6名被困人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省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矿山救援长沙基地救护队赶赴事故现场,经过3小时的奋力抢救,救援人员使用了冒顶事故处理最新装备液压救援支柱和三角铁尖,快速掘进巷道3米,及时控制了冒顶区域的危险顶板,安全顺利地救出了6名被困矿工。
一、事故基本情况及救援过程
该矿井属非煤矿山,开采锰矿石。矿井采用平硐开拓,分为4个水平,发生事故的地点位于第三水平,上方为第四水平,下方为第二水平。事故发生是由于第二水平垮塌引起第三水平巷道插针造成塌陷,冒落区长度约8米,宽度约3米,造成第三水平掘进工作面的6名矿工被困。
2008年5月27日7:50,矿山救援长沙基地救护队接到省安监局应急指挥中心的事故救援电话后,立即组织11名救护指战员带齐冒顶事故救援装备,迅速赶赴事故矿井。救援队伍到达事故矿井后,立即到指挥部了解事故救援情况,对事故现场抢救情况、遇险人员数量及分布、矿井通风、冒落区的范围及巷道的布置、各种气体等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后,立即对参加救援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将人员分成两组,第一组由长沙基地大队长带队7人下井实施救援,第二组由长沙基地副队长带队负责运送设备。在向指挥部了解事故抢救情况后,长沙基地大队长带领两名队员下井进入事故现场了解现场情况,从井口至冒落区的平巷距离约40米,返回地面后将冒落区的现场情况向事故救援指挥部汇报,并提出救援方案,救援指挥部当即决定由长沙基地负责实施救援。第一组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后,对事故工作面附近的掘进巷道支架进行加固,防止棚子插针而扩大事故。用救援支护加固冒落掘进巷道保证进出通道安全后,进入当头用三角铁尖向当头排尖,后面人员组织出矸石,待铁尖排好后,用液压救援支柱架好第二架棚子,背好顶和两邦。随后,第二组救援人员进入换班,第一组退出到基地休息。第二组人员进入事故工作面后,继续利用三角铁尖排尖,对当头矸石进行清理,架好第一架棚子后,听到了当头以里遇险人员的求救声音,救援人员通过呼喊,确定遇险人员位置,立即用两根长3米的三角铁尖朝遇险人员方位打入,在铁尖下方扒开一个小洞,终于与遇险人员进行了对话,鼓励他们不要急躁,配合好救援工作,支护好后马上就可以安全获救,同时把补充能量的葡萄糖液利用三角铁尖绑好递给遇险人员,让他们恢复体力。为了加快进度并保证当头作业人员和遇险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用2根2米长的坑木插入铁尖下面,用救援支柱顶起,使坑木贯穿冒落区,在支护的下面掏一个洞,打开了一条安全救援通道,5月27日20:30左右,6名遇险人员全部安全获救。
二、成功救援启示
1.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抢救指挥部,救援指挥部正确指挥,根据现场灾害情况快速制定了救援方案,为成功处理本次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
2.省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时调度,派出了湖南省精干救援力量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全体救援人员积极参战,克服困难,团结合作,体现了救援人员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此次事故成功救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使用了新的救援装备——液压救援支柱,防止了巷道底板插针,加快了掘进进度,为成功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