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青腰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经验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1-11-01 00:00 【字体:
15、资兴市青腰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经验
 
青腰镇位处郴州资兴市东部的八面山下,东接桂东县,南与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连坪乡毗邻,西依坪石乡,北连何家山、烟坪乡,是资兴市东部乡镇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全镇辖14个村,一个居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778人,其中农业人口11205人,镇域面积131.1平方千米,有耕地约828公顷,林地面积约10万公顷,素有“林山竹海”之美称。
青腰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且处于罗霄山脉八面山暴雨中心和降雨高值区,年平均降雨量在1700~1900毫米之间,比湖南省年平均降雨量高出200~400毫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地质及气候条件决定了青腰镇山洪地质灾害频繁。1994年以来青腰镇共发生了3次严重的山洪灾害,这三次山洪灾害中,以2000年“9·1”洪灾损失最为惨重,18小时内降雨量达460毫米,镇内主要河流青腰河及其他溪河洪水暴涨。全镇有8个自然村被洪水冲毁,死亡25人,重伤10人,倒塌房屋1563间,其中全倒户203户,750人无家可归;水冲沙压稻田约450公顷,其中难以恢复约279公顷;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损失尤为严重,教训极其深刻。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把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看其重、不可看其轻,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做到基础工作到位、宣传教育到位、防御方案到位、责任落实到位,2001年以来成功启动了6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转移疏散群众8000多人次,有效地避免了人员伤亡。特别是在2006年“7·15”、“7·26”两次特大洪灾防御工作中,镇、村及时启动了山洪防御预案转移群众,全镇未出现人员伤亡。主要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一直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分析全镇防治山洪地质灾害形势的严峻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落实。
(一)建立防汛抗灾责任体系
镇、村两级成立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长、村主任为镇村两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第一责任人,驻村干部、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健全了严密的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责任体系,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强化矿山及在建工程防灾责任制的落实,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防灾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落实保安措施。各地质隐患点明确了一名以上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监测信息员,负责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村民发布信息。
(二)严格落实“四包”责任制
实行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的“四包”责任制,建立完善群策群防体系。汛前每个村落实一名镇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每个村至少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防汛避险工作,老、幼、病、残、呆傻、孤寡等特殊群体,具体落实到责任人负责转移工作。
(三)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
各村将“防洪防灾”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对防洪防灾的组织机构、联络、指导、人员、职责、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宣传培训,提高意识
增强群众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是防灾避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镇党委、政府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如何避灾自救,如何配合镇村做好搬迁、安全转移等工作,不断提高群众避灾自救能力。
(一)开展防灾知识的培训
定期组织镇、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防汛责任人进行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加强防灾抗灾知识的普及
在镇、村主要交通路口设立宣传标牌和永久性标语,注重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各组通过召开户主会组织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学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并将山洪防御宣传手册发放到户,把防灾避灾知识普及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抓好“七落实”
即每个地质灾害点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雨棚、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等避灾措施,并向群众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向群众发放“山洪地质灾害紧急转移明白卡”和“紧急转移互助卡”,让群众真正掌握避灾应急措施,做到遇灾不乱,有序转离。
三、未雨绸缪,科学防控
(一)健全汛期值班制度
建立健全了镇、村汛期值班制度,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每遇有灾害性天气时,及时通知灾害易发区群众高度警惕,严加防范。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预警通知后,及时启动预案通知危险区群众紧急转移、躲灾、避灾。
(二)完善防灾、避灾预案
对水库、电站、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易发区因地制宜制定和修订防灾、避灾预案,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了人员和财产转移方案,注重了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认真抓好汛期安全大检查
在汛期到来前,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队伍对全镇14个村的各个项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利工程进行了一次地毯式的排查,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的原则,重点对防汛预案、防汛责任制、防洪工程建没、水毁工程修复、河道清淤、应急队伍、防汛资金、通讯工具等进行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做到专人专职,由镇主要领导督促驻村干部和相关责任人负责限期整改到位。
(四)积极搞好防汛抢险物资储备
为改善村组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装备,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为各村组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洪泛区添置了铜锣、电筒、无线电话、高频口哨等必备防灾预警器材,储备了编织袋、救生衣等必备抢险物资。
(五)抓好隐患点治理工作
市、镇两级加大了青腰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近几年镇党委、政府每年投入近10万元用于青腰河道治理。其中对青腰电站至豪园村推心组全长约54千米河道进行了全面规划治理,按2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完成3千米护堤的整修,并完成了下游1.6千米河道的疏浚。同时,对当地重点地质灾害防治点和隐患点进行了填埋裂缝、开挖排水沟等防治措施,提高了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资兴市青腰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经验

7447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