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快速反应全力救助
——张家界市成功处置“3·28”重大交通事故的启示
2008年3月28日,在张家界市桑植县两河口乡潭口村省道S305线上发生了一起大型客车翻车坠河并当场造成13人死亡,10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组织各个部门和人民群众,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办法使其得到了最好的处置。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08年3月28日9:40左右,一辆牌号为渝AN0818的大型客车,从深圳市龙岗区返回重庆市开县,途经桑植县两河口乡潭口村省道S305线时,由于大型客车驾驶人违规超车,占道行驶,与该县沙塔坪乡的一辆小型普通客车相撞,加之大型客车驾驶人临危处置不当,导致大型客车向右侧翻到15米高的坎下并坠入河中。当场造成13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桑植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救援部署,要求两河口乡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搜救队伍现场抢救,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领公安、交警、安监、卫生、交通、消防、电力、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施救工作。两河口乡党委书记在10分钟内组织干部职工及附近4个村组干部共100余人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全力进行抢救,陆续在河道中搜救出20名落水人员并及时组织车辆送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陈家河镇卫生院进行抢救。与此同时,县政府迅速同重庆开县人民政府取得联系,通报相关情况,要求派人协同处理。在事故现场,县政府紧急部署抢救工作,迅速成立了现场搜救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勘查组、善后处理组、综合信息组5个专门工作小组,及时调配了精干的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现场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接到桑植县委、县政府报告后,一名副市长带领市安监等部门人员和消防、武警赶到事发现场,采取得力措施对受伤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市长赶赴桑植县人民医院看望慰问伤者,指挥抢救工作,召开会议作出重要部署。
1.做到“四保三调”。“四保”即进院人员做到保医、保命、保吃、保住,不能出现新的死亡情况。“三调”即若医生不够,从市里调剂;医务护理人员不够,从市里调配;县医院抢救资金有困难,桑植县财政先调度支持。
2.所有遇难者遗体全部运往县殡仪馆,妥善安置,派专人看守;公安、交警全力以赴搞好受伤及死亡人员的身份、地址等情况调查,制成表格,并通知开县人民政府派一名负责人,协助调查处理相关事宜。
3.成立3个工作小组,即医院成立抢救小组,安监、公安、交警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县委、县政府成立事故善后处理小组。
湖南省委、省政府接到专报后,副省长刘力伟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公安、交警、安监、交通等部门人员从长沙直奔事故现场,并逐一对所有受伤人员进行看望慰问,紧接着又在桑植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要求做到:①尽力救治伤者,确保不再死人,防止扩大事故。②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③抓紧做好事故调查。④总结教训,举一反三,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泰来率领市政府办公厅、安监、交通、交管、财险公司、开县人民政府等相关人员抵达桑植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谈敬纯主持召开会议,通报了事故基本情况,双方交流了工作意见,就下一步工作达成了共识。
公安部、交通部、安监总局的工作组也相继抵桑,就事故处理进行指导协调。根据工作情况的不断变化,桑植县及时调整成立了医疗救助组、事故认定理赔组、善后维稳组、后勤接待组、综合信息组5个工作小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3月31日上午,遇难人员、受伤人员的善后事宜基本妥善处理;重庆方同12名遇难者的亲属签订了赔偿协议并现场兑现赔偿金,另外1名遇难者的赔偿遵照其亲属意愿走诉讼程序解决。所有事故受伤人员均得到精心治疗,14人康复出院,其余10人继续留院治疗至康复。
二、启示与体会
经过各方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桑植县“3·28”交通事故得到及时、高效、稳妥的处理,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对处置工作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及时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制度保障
快速反应、迅速行动是成功处理事故的前提。交通事故发生后,桑植县立即启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中断手头的一切工作,立即赶赴现场,迅速组织开展抢救工作,县公安、交警、安监、卫生、民政、电力、消防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组织专门队伍,配备车辆、救援装备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救援。两河口乡政府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党政干部和附近村组近百名干部、群众在几分钟内赶到现场施救,为挽救群众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精干队伍赶往桑植县,坚持在现场指挥救助,协调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整个搜救工作及善后事宜处理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应急处置的要求,始终以人为本,坚持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迅速启动运转各个救援环节,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各级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到位,以最有效的办法救助,为整个交通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仅3天时间就将此次交通事故妥善处理完毕。
(二)科学高度统筹协调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关键所在
从事故现场的组织搜救到善后事宜的妥善处理,桑植县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加强协调,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快捷地进行,当即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和各个工作组,组织公安干警、机关干部、乡村干部、医疗队伍等200余人参加抢救工作。各项抢救工作分工明确,有序进行,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没有出现耽误救助的差错,很快确认大、小客车载人数量,搜救打捞13具尸体,抢救上来24人,并及时分送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陈家河镇卫生院救治。在后续的善后事宜处理中,又根据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充实了工作人员,具体责任到人到部门。后勤接待组在3天时间内周到、热情、细心地接待了200多名遇难者亲属,没有出现疏漏情况;善后维稳组逐人逐户地和遇难者亲属进行思想沟通,进行心灵抚慰,稳定他们的情绪;医疗救助组配备全县最好的医护人员,在医疗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受伤人员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即使远在他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事故认定理赔组组织精干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了事故原因,界定此次事故由大型客车驾驶人负全部责任,本着以人为本、就高不就低、充分尊重遇难者亲属意见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拟定了赔偿协议并配合重庆方面现场将赔偿金兑现到位;综合信息组主动、及时、统一向外公布事故情况,推介救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各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坚实基础
事故发生后,桑植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先期全力施救,为最大限度地挽回生命、减少损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用行动彰显老区人民善良、无私、淳朴、热心的传统本色。两河口乡政府接到报警电话后,乡党委书记蔡平原没有丝毫迟疑,他和乡长曾任务一道,马上组织党政干部和治安联防队员赶往现场施救,并在赶赴现场的途中通知了附近的4个村组干部参加救援。该乡三漤子村支部书记易吉林甩掉衣裤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来回在刺骨的水中救起数人,而自己却累倒在现场;退伍军人王忠顺不顾手机掉进水里,上到车顶用石头和撑船篙砸开了车窗玻璃,拉出了一个又一个乘客;乡干部张锦发年逾五十,不顾自己自卫还击战中受伤的小腿,咬牙坚持救人;退伍军人向云贵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救起了数人后又默默离开了现场。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硬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20条生命。客车翻下10多米布满乱石的高坎又坠入深深的河潭中,仍然有20人能生还,这不能说不是个奇迹。实践证明,基层干部群众作为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骨干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李林森心有余悸地回忆说:“要不是遇上这么多好心人,或者他们晚来几分钟,我们一车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桑植县的人真好!”在桑植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农村妇女黄秀珍,看到病房里住进来一位来自湖北的受伤乘客,就马上下楼为新病友买食品、毛巾,端茶倒水,体贴入微,并安慰病友,使其减轻心灵的负担。在人民医院照顾亲戚的五道水镇居民刘晓英,3月28日中午,发现病房里来了一位浑身透湿、啼哭不止的小女孩,而这个孩子的父母亲在车祸中受伤严重,女孩此刻无人照顾时,刘晓英马上给孩子买衣服、食品,一连10多个小时,她和家人轮流抱着孩子,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可以说,生活在桑植县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老百姓,在素不相识的受难者面前,毫不犹豫地伸出无私奉献的援助之手,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崇高,也使他乡异客在湖南感受到湖南各级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人间的真情。
——张家界市成功处置“3·28”重大交通事故的启示
2008年3月28日,在张家界市桑植县两河口乡潭口村省道S305线上发生了一起大型客车翻车坠河并当场造成13人死亡,10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组织各个部门和人民群众,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办法使其得到了最好的处置。
一、事故基本情况
2008年3月28日9:40左右,一辆牌号为渝AN0818的大型客车,从深圳市龙岗区返回重庆市开县,途经桑植县两河口乡潭口村省道S305线时,由于大型客车驾驶人违规超车,占道行驶,与该县沙塔坪乡的一辆小型普通客车相撞,加之大型客车驾驶人临危处置不当,导致大型客车向右侧翻到15米高的坎下并坠入河中。当场造成13人死亡,1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事故发生后,桑植县委、县政府迅速作出救援部署,要求两河口乡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搜救队伍现场抢救,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领公安、交警、安监、卫生、交通、消防、电力、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施救工作。两河口乡党委书记在10分钟内组织干部职工及附近4个村组干部共100余人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全力进行抢救,陆续在河道中搜救出20名落水人员并及时组织车辆送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及陈家河镇卫生院进行抢救。与此同时,县政府迅速同重庆开县人民政府取得联系,通报相关情况,要求派人协同处理。在事故现场,县政府紧急部署抢救工作,迅速成立了现场搜救组、医疗救护组、事故勘查组、善后处理组、综合信息组5个专门工作小组,及时调配了精干的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现场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接到桑植县委、县政府报告后,一名副市长带领市安监等部门人员和消防、武警赶到事发现场,采取得力措施对受伤人员全力进行抢救。市长赶赴桑植县人民医院看望慰问伤者,指挥抢救工作,召开会议作出重要部署。
1.做到“四保三调”。“四保”即进院人员做到保医、保命、保吃、保住,不能出现新的死亡情况。“三调”即若医生不够,从市里调剂;医务护理人员不够,从市里调配;县医院抢救资金有困难,桑植县财政先调度支持。
2.所有遇难者遗体全部运往县殡仪馆,妥善安置,派专人看守;公安、交警全力以赴搞好受伤及死亡人员的身份、地址等情况调查,制成表格,并通知开县人民政府派一名负责人,协助调查处理相关事宜。
3.成立3个工作小组,即医院成立抢救小组,安监、公安、交警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县委、县政府成立事故善后处理小组。
湖南省委、省政府接到专报后,副省长刘力伟带领省政府办公厅、公安、交警、安监、交通等部门人员从长沙直奔事故现场,并逐一对所有受伤人员进行看望慰问,紧接着又在桑植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要求做到:①尽力救治伤者,确保不再死人,防止扩大事故。②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③抓紧做好事故调查。④总结教训,举一反三,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王泰来率领市政府办公厅、安监、交通、交管、财险公司、开县人民政府等相关人员抵达桑植后,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谈敬纯主持召开会议,通报了事故基本情况,双方交流了工作意见,就下一步工作达成了共识。
公安部、交通部、安监总局的工作组也相继抵桑,就事故处理进行指导协调。根据工作情况的不断变化,桑植县及时调整成立了医疗救助组、事故认定理赔组、善后维稳组、后勤接待组、综合信息组5个工作小组,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专门的部门和工作人员。3月31日上午,遇难人员、受伤人员的善后事宜基本妥善处理;重庆方同12名遇难者的亲属签订了赔偿协议并现场兑现赔偿金,另外1名遇难者的赔偿遵照其亲属意愿走诉讼程序解决。所有事故受伤人员均得到精心治疗,14人康复出院,其余10人继续留院治疗至康复。
二、启示与体会
经过各方全力以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桑植县“3·28”交通事故得到及时、高效、稳妥的处理,其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应对处置工作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及时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制度保障
快速反应、迅速行动是成功处理事故的前提。交通事故发生后,桑植县立即启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中断手头的一切工作,立即赶赴现场,迅速组织开展抢救工作,县公安、交警、安监、卫生、民政、电力、消防等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组织专门队伍,配备车辆、救援装备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救援。两河口乡政府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党政干部和附近村组近百名干部、群众在几分钟内赶到现场施救,为挽救群众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精干队伍赶往桑植县,坚持在现场指挥救助,协调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整个搜救工作及善后事宜处理过程中,各部门按照应急处置的要求,始终以人为本,坚持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迅速启动运转各个救援环节,不讲条件,不讲困难,各级领导以最快的速度到位,以最有效的办法救助,为整个交通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仅3天时间就将此次交通事故妥善处理完毕。
(二)科学高度统筹协调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关键所在
从事故现场的组织搜救到善后事宜的妥善处理,桑植县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沉着应对,加强协调,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快捷地进行,当即成立了临时指挥部和各个工作组,组织公安干警、机关干部、乡村干部、医疗队伍等200余人参加抢救工作。各项抢救工作分工明确,有序进行,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没有出现耽误救助的差错,很快确认大、小客车载人数量,搜救打捞13具尸体,抢救上来24人,并及时分送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陈家河镇卫生院救治。在后续的善后事宜处理中,又根据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及时调整成立了五个工作小组,充实了工作人员,具体责任到人到部门。后勤接待组在3天时间内周到、热情、细心地接待了200多名遇难者亲属,没有出现疏漏情况;善后维稳组逐人逐户地和遇难者亲属进行思想沟通,进行心灵抚慰,稳定他们的情绪;医疗救助组配备全县最好的医护人员,在医疗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受伤人员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即使远在他乡也能感受家的温暖;事故认定理赔组组织精干人员在最短时间内查清了事故原因,界定此次事故由大型客车驾驶人负全部责任,本着以人为本、就高不就低、充分尊重遇难者亲属意见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拟定了赔偿协议并配合重庆方面现场将赔偿金兑现到位;综合信息组主动、及时、统一向外公布事故情况,推介救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各方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是成功处置此次事故的坚实基础
事故发生后,桑植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先期全力施救,为最大限度地挽回生命、减少损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用行动诠释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用行动彰显老区人民善良、无私、淳朴、热心的传统本色。两河口乡政府接到报警电话后,乡党委书记蔡平原没有丝毫迟疑,他和乡长曾任务一道,马上组织党政干部和治安联防队员赶往现场施救,并在赶赴现场的途中通知了附近的4个村组干部参加救援。该乡三漤子村支部书记易吉林甩掉衣裤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来回在刺骨的水中救起数人,而自己却累倒在现场;退伍军人王忠顺不顾手机掉进水里,上到车顶用石头和撑船篙砸开了车窗玻璃,拉出了一个又一个乘客;乡干部张锦发年逾五十,不顾自己自卫还击战中受伤的小腿,咬牙坚持救人;退伍军人向云贵在自己负伤的情况下,救起了数人后又默默离开了现场。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硬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20条生命。客车翻下10多米布满乱石的高坎又坠入深深的河潭中,仍然有20人能生还,这不能说不是个奇迹。实践证明,基层干部群众作为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的骨干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李林森心有余悸地回忆说:“要不是遇上这么多好心人,或者他们晚来几分钟,我们一车人可能已经不在人世,桑植县的人真好!”在桑植县人民医院住院的农村妇女黄秀珍,看到病房里住进来一位来自湖北的受伤乘客,就马上下楼为新病友买食品、毛巾,端茶倒水,体贴入微,并安慰病友,使其减轻心灵的负担。在人民医院照顾亲戚的五道水镇居民刘晓英,3月28日中午,发现病房里来了一位浑身透湿、啼哭不止的小女孩,而这个孩子的父母亲在车祸中受伤严重,女孩此刻无人照顾时,刘晓英马上给孩子买衣服、食品,一连10多个小时,她和家人轮流抱着孩子,给孩子喂饭,哄孩子睡觉。可以说,生活在桑植县这块红色土地上的老百姓,在素不相识的受难者面前,毫不犹豫地伸出无私奉献的援助之手,折射出人性的善良和崇高,也使他乡异客在湖南感受到湖南各级党委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人间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