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蒸湘区O139霍乱疫情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2-02-28 00:00 【字体: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0月7日,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报告1例O139霍乱确诊病例。病例黄某,男、50岁,租住在蒸湘区红湘街道联合6队35号,装修施工管理负责人员。患者10月6日3:00左右出现无痛性腹泻伴恶心、呕吐,大便呈米泔水样,腹泻次数>10次/天。当日8:30左右至南华附一医院就诊,10:40霍乱快速检测试纸条检测呈O139霍乱阳性,石鼓区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调查处理,患者大便培养为O139霍乱阳性,与省、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一致。调查发现,患者10月2日中午和晚上参加一战友在蒸湘区某酒店举办的母亲寿宴,10月3日晚餐与妻子、孙女共同食用了房东从衡阳县农村带回的寿宴剩菜。两起聚餐食品均有甲鱼和虾子等涉水食物,而衡阳市疾控部门连续多年在涉水产品尤其是甲鱼中检出过霍乱弧菌,当时已有阳性监测结果发现。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情况综合分析,患者发病可能与10月2日、3日就餐史有关,且因3日晚餐进食剩菜的可能性最大。
本事件涉及衡阳市石鼓区、蒸湘区、衡阳县、衡南县参与两起聚餐的人员和食用聚餐剩菜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为查明感染来源,省、市、县三级六家疾控中心出动11支应急队伍共59名专业人员投入事件调查处置,前后共查证聚餐人员237人、食剩菜者48人,在本起事件处置期间均未出现腹泻等可疑情况,检测相关标本22份均无阳性结果。
二、处置情况
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衡阳市及相关区县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霍乱防治方案》的要求和原则,科学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二是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部门协作。省、市、县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领导,各级疾控中心和相关医疗单位协同配合,将疫情迅速扑灭。三是专业技术措施到位。深入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对病例实行严格的隔离治疗措施;积极追踪、科学管理密切接触人员,实行有效的医学观察,查证聚餐、食剩菜人员近300人,开展预防性服药179人次;4县(区)疾控中心各司其责,在相关群众家里、医院、聚餐地扎实开展消毒工作,累计消毒面积1600余平方米;加强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卫生防病意识;衡阳市所辖各县(市、区)均同步强化腹泻病例监测工作等。四是规范事件调查处置,及时终止应急响应。患者隔离治疗9天后症状消失、停用抗菌药后连续二次大便霍乱弧菌培养为阴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参加聚餐及食用聚餐食物人员在最长潜伏期内均无类似病例出现,本事件于10月17日终止应急响应。
三、总结评估
由于该起疫情发现早、报告及时,各级政府、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措施果断,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无二代病例出现。一是领导高度关注事态发展,督促落实防控措施。发现疫情后衡阳市及相关区县政府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启动应急预案,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扑疫,召集有关单位召开防控紧急会议,动员基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响应,投入到扑疫工作中。省卫生厅负责人及其相关处室和省疾控中心负责人多次电话询问事件进展,督促落实相关防控工作。二是基层重大疾病监测系统敏感性好,报告及时。接诊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意识到患者可能为霍乱病例,立即作了检测,并迅速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对避免疫情传播扩散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调查处置科学,防控措施有效。省、市、县疾控中心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方案》的技术要求和防控原则,制订并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具体措施。现场应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细致深入,网罗所有存在感染发病可能的人员并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医学观察和预防服药,合理划定污染场所,科学开展消毒工作,扎实可靠的调查和监测结果证实本起事件未发生第二代病例,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扑灭疫情。
四、应对启示
一是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是应急处置的保障。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一协调指挥,并在相关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才能发挥部门合力,有序、有力、有效处置事件。本事件涉及一市四区(县),处置工作比较复杂,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成功应对充分展现了我省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整合辖区卫生资源,科学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领导、指挥协调能力。二是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是应急处置的关键。事件处置过程中,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工作细致,思路清晰,处置措施正确、迅速果断,救治及时有效,应急物资供应充分,体现了很好的专业素养。三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的“前哨”作用无可替代。本起霍乱疫情之所以得到迅速有效控制,得益于病例首诊医院疫情发现和报告及时、准确。
 
 
 
信息来源:      责任编辑: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衡阳市蒸湘区O139霍乱疫情

7447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