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何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
——记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卷烟厂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常德卷烟厂按照“打基础、抓基层,强责任、求实效”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放在与企业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常德卷烟厂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2006年年底,湖南烟草工业推进体制改革,常德卷烟厂由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型为生产型企业,面对企业转型后工作重心的变化,该厂进一步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做法和启示如下:
一、立足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教育
为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把“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突出抓住3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工程
加强对员工安全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通过各级领导的言论行为、宣传教育、制度约束、财力支持、明确责任、实行奖惩等方面的导向,大力倡导与渗透“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渐入人心。
(二)有效开展全员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每年6月份,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全员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发放试卷2300余份,及格率达100%;展出宣传盾牌20多块,还通过厂内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安全专题片2个;每年11月份,参加了常德市消防知识竞赛活动,荣获一等奖。
(三)积极组织专业专项培训
采取自培、外培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安技人员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专职消防队员和义务消防队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尤其是对锅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电(氧)焊工、电梯工、机动车驾驶员等特种作业人员,严格实行了先培训,取得资格证后再上岗的制度。目前,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达100%。近年来,每年投入安全教育培训费用达30余万元。通过安全观念的引导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为进一步搞好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技能基础。
二、立足形成合力,强化责任落实
近几年来,该厂严格推行安全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全厂目标管理范畴,层层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加强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2007年初,厂召开了年度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安全工作,会上,分管厂领导、29个二级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分别向厂长递交了《200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下简称《责任状》),缴纳安全保证金25万元。根据各车间、部门、公司的实际情况,《责任状》还规定了安全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使安全目标更加细化,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会后,各单位还将《责任状》的内容逐一分解,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各生产班组及岗位,真正做到了“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厂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责任状的贯彻落实情况逐月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考核,使厂安全管理工作从领导到一般员工、从年头到年尾,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同时,该厂还分别与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200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自觉接受上级领导机关的监督、检查与指导。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要求,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严格考核,有效地形成了全厂抓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了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了工作基层、落实到了生产一线。
三、立足防范事故,强化隐患整治
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隐患和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事故。为了搞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该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了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在安全检查方面,坚持抓好“三查一审”(即厂部月月查,车间周周查,班组天天查,严格办理审批手续)环节,还坚持和完善了各部门、车间、班组、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查、周查、月查、季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例行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漏洞做到了“三个及时”和“三个对待”。“三个及时”就是报告及时不过班,研究及时不过夜,整改及时不过期;“三个对待”就是把事故隐患当做事故处理对待,把一般隐患当做重大隐患对待,把隐患整改当做生产任务对待。把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变为安全隐患“四不放过”,把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每年,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厂长和分管副厂长亲自带队对全厂生产场所、仓库、液化气站、运输公司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了突击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给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半年时间,厂级安全检查达60多人次,查出大小事故隐患120多起。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漏洞,坚持按照“三定”(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责任人)的要求进行了整改,有效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企业特种设备及工作场所的安全,2007年投资130万元,组织技术监督部门对全厂目前运行的9台锅炉、70台压力容器、10000米压力管道、53台起重机械(含电梯)、77台厂内机动车辆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测;组织卫生部门对全厂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工作场所进行了全面检测,开展了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组织气象部门对全厂的防雷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测;组织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联合工房的钢网架进行了安全性能检测。2007年,该厂投入安全隐患整改资金达600余万元,为事故隐患的及时整改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这一薄弱环节,近年来,企业进一步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狠抓了《烟草系统道路机动 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上岗证”及“派车单”制度,制定了《交通安全整顿方案》,成立了交通安全督察组,设置了专职交通安全管理员1人。在企业生活小区投资400余万元,进行停车位改造,及时整改了生活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塞的重大隐患,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平安的居住生活环境。
四、立足长效管理,强化基层基础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目前,企业制定了《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预案》、《防雷、防风工作应急预案》、《防汛、防内渍工作预案》、《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20个。预案对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信息报送程序、分级负责原则、指挥协调程序、善后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二)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和队伍建设
为了使预案不光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近几年,企业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在实践中打造出了一支合格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2005年5月份,投入30多万元,组织了一次重特大火灾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义务消防运动会,专门邀请常德市消防支队来厂指导,出动消防车辆7台,其他各类车辆10多台,参演人员达300多人。通过加强演练,进一步完善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从主业到多种经营企业,从基础管理到特殊工种管理,特别是对消防设施、放射源、锅炉压力容器、危险化学物品、磷化铝杀虫作业、车辆交通等重点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管理,都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记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卷烟厂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应急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常德卷烟厂按照“打基础、抓基层,强责任、求实效”的要求,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放在与企业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常德卷烟厂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2006年年底,湖南烟草工业推进体制改革,常德卷烟厂由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型为生产型企业,面对企业转型后工作重心的变化,该厂进一步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主要做法和启示如下:
一、立足提高认识,强化宣传教育
为了切实提高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把“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突出抓住3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工程
加强对员工安全文化的引导和教育,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通过各级领导的言论行为、宣传教育、制度约束、财力支持、明确责任、实行奖惩等方面的导向,大力倡导与渗透“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和行为的规范,使企业的安全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安全第一”的理念渐入人心。
(二)有效开展全员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每年6月份,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全员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发放试卷2300余份,及格率达100%;展出宣传盾牌20多块,还通过厂内闭路电视系统播放安全专题片2个;每年11月份,参加了常德市消防知识竞赛活动,荣获一等奖。
(三)积极组织专业专项培训
采取自培、外培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安技人员专业培训、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专职消防队员和义务消防队员业务技能培训等活动。尤其是对锅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电(氧)焊工、电梯工、机动车驾驶员等特种作业人员,严格实行了先培训,取得资格证后再上岗的制度。目前,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率、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均达100%。近年来,每年投入安全教育培训费用达30余万元。通过安全观念的引导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为进一步搞好厂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技能基础。
二、立足形成合力,强化责任落实
近几年来,该厂严格推行安全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全厂目标管理范畴,层层分解落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加强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2007年初,厂召开了年度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安全工作,会上,分管厂领导、29个二级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分别向厂长递交了《200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下简称《责任状》),缴纳安全保证金25万元。根据各车间、部门、公司的实际情况,《责任状》还规定了安全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使安全目标更加细化,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会后,各单位还将《责任状》的内容逐一分解,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各生产班组及岗位,真正做到了“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厂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责任状的贯彻落实情况逐月进行严格的检查与考核,使厂安全管理工作从领导到一般员工、从年头到年尾,形成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同时,该厂还分别与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常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2007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自觉接受上级领导机关的监督、检查与指导。通过分解任务,细化要求,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严格考核,有效地形成了全厂抓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真正做到了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了工作基层、落实到了生产一线。
三、立足防范事故,强化隐患整治
安全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隐患和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的事故。为了搞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该厂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强化了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在安全检查方面,坚持抓好“三查一审”(即厂部月月查,车间周周查,班组天天查,严格办理审批手续)环节,还坚持和完善了各部门、车间、班组、安全管理人员的自查、周查、月查、季查等行之有效的安全例行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漏洞做到了“三个及时”和“三个对待”。“三个及时”就是报告及时不过班,研究及时不过夜,整改及时不过期;“三个对待”就是把事故隐患当做事故处理对待,把一般隐患当做重大隐患对待,把隐患整改当做生产任务对待。把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变为安全隐患“四不放过”,把安全管理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每年,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厂长和分管副厂长亲自带队对全厂生产场所、仓库、液化气站、运输公司等重点要害部位进行了突击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给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半年时间,厂级安全检查达60多人次,查出大小事故隐患120多起。对检查发现的隐患漏洞,坚持按照“三定”(定整改措施、定整改期限、定整改责任人)的要求进行了整改,有效防止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企业特种设备及工作场所的安全,2007年投资130万元,组织技术监督部门对全厂目前运行的9台锅炉、70台压力容器、10000米压力管道、53台起重机械(含电梯)、77台厂内机动车辆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测;组织卫生部门对全厂劳动卫生、放射卫生工作场所进行了全面检测,开展了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组织气象部门对全厂的防雷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测;组织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联合工房的钢网架进行了安全性能检测。2007年,该厂投入安全隐患整改资金达600余万元,为事故隐患的及时整改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针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这一薄弱环节,近年来,企业进一步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狠抓了《烟草系统道路机动 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上岗证”及“派车单”制度,制定了《交通安全整顿方案》,成立了交通安全督察组,设置了专职交通安全管理员1人。在企业生活小区投资400余万元,进行停车位改造,及时整改了生活小区消防通道被堵塞的重大隐患,为职工创造了一个平安的居住生活环境。
四、立足长效管理,强化基层基础
(一)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目前,企业制定了《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预案》、《防雷、防风工作应急预案》、《防汛、防内渍工作预案》、《处置突发性事件工作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20个。预案对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信息报送程序、分级负责原则、指挥协调程序、善后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二)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和队伍建设
为了使预案不光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近几年,企业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技术比武活动,在实践中打造出了一支合格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2005年5月份,投入30多万元,组织了一次重特大火灾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义务消防运动会,专门邀请常德市消防支队来厂指导,出动消防车辆7台,其他各类车辆10多台,参演人员达300多人。通过加强演练,进一步完善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从主业到多种经营企业,从基础管理到特殊工种管理,特别是对消防设施、放射源、锅炉压力容器、危险化学物品、磷化铝杀虫作业、车辆交通等重点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管理,都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凡事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建立起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