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从一次演练看动物疫情的应对处置
2008年湖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于12月11日在湘潭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演练以假想某市某县长桥乡大塘村张满生的养鸭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背景而进行,分疫情报告诊断与先期处置、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应急响应终止与善后处置三大演练科目。演练采用现场表演、实时解说和短片播放等方式,全面展现了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取得圆满成功。各级政府和防重病指挥部通过演练,现场检验了动物防疫队伍的实战水平,提升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
从这次成功的演练中,可以找到一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启示。
一、及时报告,果断处置
从整个演练过程来看,信息上报机制运行流畅,快速高效的信息上报对疫情的迅速扑灭起到了关键作用。疫情发生后,湘南县长桥乡大塘村动物防疫员楚随安即时将情况报告给长桥乡动物防疫站。随后,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省的报告都迅速及时,从而为各级指挥机构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关部门接报后,在做好信息上报的同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做好疫情的诊断、隔离、消毒等工作,处置果断,有力有效,保证了疫情始终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避免进一步扩张蔓延。接到“农业部”对疫情的最终确诊后,市、县“指挥部”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紧急部署预防控制工作。“县人民政府”接到上级部门通报和“县指挥部”的建议后,及时果断地作出启动应急预案和四级应急响应的决定,将疫情迅速扑灭。
二、依靠科学,慎重应对
应急工作紧急而复杂,但是政府不能因此胡乱作为、盲目作为。尤其是对于这种需要运用科学手段得出准确结论的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如此。演练中,“县技术专家组”赶到现场后,迅速开展临床诊断、病料采集和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根据病鸭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等症状,将诊断结果暂定为临床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随后,“市技术专家组”通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确定其为临床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将采集的病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省技术专家组”根据“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合现场调查、临床剖检情况,再次诊断长桥乡疫情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后,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农业部”对此次家禽疫情作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最终诊断结果。演练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机构的专家人员、技术设施,通过科学诊断,第一时间将疫情定性,然后层层确诊,直至“农业部”作出最终结论,这种程序既彰显了各级政府在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事件中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求实精神,也体现了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应具备的慎重态度。
三、整合力量,加强联动
疫情发生后的初始阶段,畜牧、卫生、公安等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诊断、消毒、隔离等先期处置工作,确保疫情在没有确诊之前不扩散。四级响应启动后,湘南县政府据预案设立了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成立了技术指导、封锁检疫等10个应急处置工作组,工作组覆盖畜牧、财政、卫生、公安、交通、工商、林业、宣传等部门。随后,各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有力地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技术专家组”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界线,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疫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和消毒;“封锁检疫组”负责对疫区实行严密封锁;“卫生防疫组”负责开展防禽流感知识宣传,对疫区附近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市场监管组”负责在市场布置警戒线,张贴政府通告、宣传画,执行市场巡逻检查和消毒工作;“强制扑杀组”负责扑杀、装袋家禽,并登记造册;“消毒灭源组”和“无害化处理组”负责对病死家禽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组”进场入户进行强制免疫政策宣传,对受威胁区内易感禽只进行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组”抵达水网地区、湖泊周边对鸟类等易感禽类进行监测。应急响应结束后,政府与公安、财政、畜牧、宣传、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公开信息,引导舆论
公共卫生事件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公众对舆论信息有很强的期待,如果政府在疫情发生后故意封锁信息、愚民瞒民,一些不实报道、虚假信息就可能会乘虚而入,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加强信息公开,注重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演练中,“农业部”在确认湘南县长桥乡发生的家禽疫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及时将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布。“省指挥部”收到农业部确诊通知后,指示市、县指挥部做好宣传引导,准确报道疫情应急处置及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严防媒体炒作。“县指挥部”设置办公室,负责四级应急响应后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跟踪社情舆情,引导舆论走向。
五、牢抓中心,以人为本
始终以禽流感疫情为中心开展工作,将疫情排查、疫点消毒、疫区隔离贯穿于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的全过程;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避免禽流感疫情向人群感染、蔓延。在疫情报告诊断与先期处置阶段,“乡动物防疫站”站长接报后迅速组织防疫员准备好防护、诊断、消毒物资和设备赶至现场,对张满生的饲养场采取隔离、监控、消毒等先期处置;市、县“专家组”到达现场后,指导疫区设立动物防疫临时隔离区,开展临时隔离、消毒、疫情排查等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市卫生局”接报后,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对病鸭密切接触的3名饲养者进行健康检查和流调,询问饲养户健康状况、为其做量体温等健康检查。在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阶段,“县指挥部”及时颁发《关于对我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实施封锁的决定》,并按决定以长桥乡张满生养鸭户疫点为中心、半径3千米范围内的区域确定为疫区,立即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8个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疫区实行封锁;指示“卫生防疫组”及时展开健康教育、防护知识宣传,对疫区周边村民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在应急响应终止与善后处置阶段,即使21天内都没有新疫情出现,还要对疫区相关场所和物品进行了终末消毒,才能通过“省防重病办”解除封锁的验收,结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四级应急响应。
六、妥当善后,恢复重建
演练通过视频短片演示和现场解说等形式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对此次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县指挥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民政部门”对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人员给予相应补助和抚恤,对困难群众及时救助。“财政部门”下拨疫苗补助经费、家禽扑杀及产品销毁补助经费。“省指挥部”会同“市县指挥部”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估,提出完善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与对策。社会安全事件篇
2008年湖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于12月11日在湘潭大学体育馆隆重举行。演练以假想某市某县长桥乡大塘村张满生的养鸭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为背景而进行,分疫情报告诊断与先期处置、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应急响应终止与善后处置三大演练科目。演练采用现场表演、实时解说和短片播放等方式,全面展现了应对禽流感疫情的基本内容和程序,取得圆满成功。各级政府和防重病指挥部通过演练,现场检验了动物防疫队伍的实战水平,提升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的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
从这次成功的演练中,可以找到一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启示。
一、及时报告,果断处置
从整个演练过程来看,信息上报机制运行流畅,快速高效的信息上报对疫情的迅速扑灭起到了关键作用。疫情发生后,湘南县长桥乡大塘村动物防疫员楚随安即时将情况报告给长桥乡动物防疫站。随后,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省的报告都迅速及时,从而为各级指挥机构快速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关部门接报后,在做好信息上报的同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做好疫情的诊断、隔离、消毒等工作,处置果断,有力有效,保证了疫情始终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避免进一步扩张蔓延。接到“农业部”对疫情的最终确诊后,市、县“指挥部”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紧急部署预防控制工作。“县人民政府”接到上级部门通报和“县指挥部”的建议后,及时果断地作出启动应急预案和四级应急响应的决定,将疫情迅速扑灭。
二、依靠科学,慎重应对
应急工作紧急而复杂,但是政府不能因此胡乱作为、盲目作为。尤其是对于这种需要运用科学手段得出准确结论的公共卫生事件更是如此。演练中,“县技术专家组”赶到现场后,迅速开展临床诊断、病料采集和流行病学初步调查,根据病鸭器官广泛性严重出血等症状,将诊断结果暂定为临床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随后,“市技术专家组”通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确定其为临床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并将采集的病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省技术专家组”根据“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结合现场调查、临床剖检情况,再次诊断长桥乡疫情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最后,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农业部”对此次家禽疫情作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最终诊断结果。演练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机构的专家人员、技术设施,通过科学诊断,第一时间将疫情定性,然后层层确诊,直至“农业部”作出最终结论,这种程序既彰显了各级政府在预防控制公共卫生事件中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求实精神,也体现了政府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应具备的慎重态度。
三、整合力量,加强联动
疫情发生后的初始阶段,畜牧、卫生、公安等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诊断、消毒、隔离等先期处置工作,确保疫情在没有确诊之前不扩散。四级响应启动后,湘南县政府据预案设立了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成立了技术指导、封锁检疫等10个应急处置工作组,工作组覆盖畜牧、财政、卫生、公安、交通、工商、林业、宣传等部门。随后,各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有序有力地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技术专家组”负责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界线,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出入疫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和消毒;“封锁检疫组”负责对疫区实行严密封锁;“卫生防疫组”负责开展防禽流感知识宣传,对疫区附近村民进行健康检查;“市场监管组”负责在市场布置警戒线,张贴政府通告、宣传画,执行市场巡逻检查和消毒工作;“强制扑杀组”负责扑杀、装袋家禽,并登记造册;“消毒灭源组”和“无害化处理组”负责对病死家禽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强制免疫组”进场入户进行强制免疫政策宣传,对受威胁区内易感禽只进行强制免疫;“疫情监测组”抵达水网地区、湖泊周边对鸟类等易感禽类进行监测。应急响应结束后,政府与公安、财政、畜牧、宣传、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积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公开信息,引导舆论
公共卫生事件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公众对舆论信息有很强的期待,如果政府在疫情发生后故意封锁信息、愚民瞒民,一些不实报道、虚假信息就可能会乘虚而入,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加强信息公开,注重舆论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演练中,“农业部”在确认湘南县长桥乡发生的家禽疫情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及时将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布。“省指挥部”收到农业部确诊通知后,指示市、县指挥部做好宣传引导,准确报道疫情应急处置及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严防媒体炒作。“县指挥部”设置办公室,负责四级应急响应后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跟踪社情舆情,引导舆论走向。
五、牢抓中心,以人为本
始终以禽流感疫情为中心开展工作,将疫情排查、疫点消毒、疫区隔离贯穿于预防控制禽流感疫情的全过程;把人的生命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避免禽流感疫情向人群感染、蔓延。在疫情报告诊断与先期处置阶段,“乡动物防疫站”站长接报后迅速组织防疫员准备好防护、诊断、消毒物资和设备赶至现场,对张满生的饲养场采取隔离、监控、消毒等先期处置;市、县“专家组”到达现场后,指导疫区设立动物防疫临时隔离区,开展临时隔离、消毒、疫情排查等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市卫生局”接报后,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对病鸭密切接触的3名饲养者进行健康检查和流调,询问饲养户健康状况、为其做量体温等健康检查。在应急响应与应急处置阶段,“县指挥部”及时颁发《关于对我县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实施封锁的决定》,并按决定以长桥乡张满生养鸭户疫点为中心、半径3千米范围内的区域确定为疫区,立即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8个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对疫区实行封锁;指示“卫生防疫组”及时展开健康教育、防护知识宣传,对疫区周边村民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在应急响应终止与善后处置阶段,即使21天内都没有新疫情出现,还要对疫区相关场所和物品进行了终末消毒,才能通过“省防重病办”解除封锁的验收,结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四级应急响应。
六、妥当善后,恢复重建
演练通过视频短片演示和现场解说等形式向人们生动展示了公共卫生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对此次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县指挥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民政部门”对参与应急处理工作的人员给予相应补助和抚恤,对困难群众及时救助。“财政部门”下拨疫苗补助经费、家禽扑杀及产品销毁补助经费。“省指挥部”会同“市县指挥部”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估,提出完善应急处置工作的建议与对策。社会安全事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