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近几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一案三制”建设,不断提升应急能力,成功应对处置了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有效地化解了各种危机和矛盾。
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全省各级各部门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各自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涌现了长沙市、咸嘉新村等典型单位。为总结经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以资借鉴。
1、长沙市构建有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长沙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预防为主,专业处置,整合资源,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触角深入到社区、乡镇、学校和企业等基层单位,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平安、和谐长沙,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预防为主,超前防范,降低发生突发事件概率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应急体系
长沙市于2004年成立了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市长及分管的市政府领导亲自到现场指挥处置。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由行政一把手分管应急工作。
(二)严格责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
“三个纳入”即: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在操作层面上的第一要务。通过层层签订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状,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网络。
(三)制定应急预案,掌握工作主动
2005年6月,长沙市正式印发了《长沙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对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进行了审改和调整。与此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把由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作为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展监测预警,强化隐患排查
长沙市运用“预防走在调解(处置)前,调解(处置)走在激化(恶化)前”的工作方法,坚持抓早、抓小、抓反复,对治安隐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实行“三本台账”管理,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责任部门,构成了严密的排查、建账、交办、督办、销号、回访等工作流水线,并做到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一月一排查,各乡镇(街道)一旬一排查,各社区(村)一周一排查。
(五)进行模拟演练,积累应对经验
2008年,长沙市先后组织了金满地地下商业街消防综合演练、坪塘反恐演练、浏阳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等全市性大型应急演练。2009年6月,长沙市举行了湖南省首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电脑桌面模拟演练和地质灾害防御演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加强了应急工作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同配合,较熟练地掌握了应急处置的方法、程序和应急器具的使用。
二、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构建反应迅捷的应急管理机制
1.在市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设立应急指挥部来解决发生在全市范围内重大突发事件。例如,2006年湘江水质镉污染事件发生后,谭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紧急会议,成立由徐湘平、曹亚两位副市长担任正、副指挥长的“湘江水质污染应急指挥部”,从有关单位抽调30多人组成5个应急小组集中办公、昼夜值守。经动员全市力量奋战3天,较快地化解了危机。
2.以市政务值班室为基础,组建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面负责全市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3.依托“110联动”体系,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长沙市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单位已有24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联动格局,市联动办就设在市政务值班室。
4?以公安110为龙头,推进110与119、122“三台合一”。
三、宣传先行,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
长沙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于5月10日至6月10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广泛动员,周密计划,宣传活动有声有色
5月27日,谭市长接受《长沙晚报》专访,并发表了“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的访谈录。向力力常务副市长亲自组织、安排宣传月活动并带领有关负责人到车站、码头等市民聚集地进行宣传。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了《长沙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和《长沙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具体安排》。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宣传手段扎实有效
1.组织力量,逐级落实,确保《公众应急手册》及时发放到市民手中。
2.通过电视、报纸、短信等宣传应急管理知识。
3.抓好5月15日现场宣传日,当天长沙市共设置现场宣传点53个,发放各种应急宣传资料25万份。
(三)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宣传形式丰富多彩
1.5月15~25日,在市直机关及部分二级机构开展了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共收回答题试卷1万多份。
2.《长沙晚报》开辟了10期“应急小常识”专栏,刊登了《应急管理知识大赛试题》。
3.组织市应急办、市公安局等部门领导接听应急管理热线电话。
4.寓教于乐,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开展生动活泼的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
四、立足村社,重心下移,着力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长沙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着力在“46810”工程上下功夫,长沙市统一实行四为主:在应急管理中街道(乡镇)以社区(村)为主,社区(村)以楼栋(组)为主,单位以法人代表为主,家庭以户主为主;构建六张网:治安防控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安全稳定督查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网、法律援助服务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网;组织八大员:警员、治保员、治安巡防队员、维稳信息员、消防安全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律师公证员)、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协管员;共同创十无:无影响稳定事件、无重大治安安全责任事件、无邪教、无黄赌毒、无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无青少年违法犯罪、无重大民转刑案件、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漏管现象、无严重家庭暴力。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按照“立足社区,整合力量,落实保障,规范管理”的社区为主模式、“乡镇指导,村组落实,完善制度,长效运行”的村组为主模式、“法人负责,单位执行,部门督导,综治协调”的法人为主模式、“户主表率,遵纪守法,善管重教,共创平安”的户主为主模式,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宾馆(酒店)、平安商场、平安车站活动和“零发案”竞赛活动。目前,长沙市375个社区普遍落实了“一区一警”,有的还是“一区多警”。长沙市建立健全基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349个,共有专、兼职调解员18113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长沙市围绕畅通信访渠道,构建了立体型信访网络。
1.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各乡镇、街道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干部,部分村组、小区还设立了信访信息员、调解员。
2.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延伸到乡镇、街道,目前长沙市55个街道、34个乡、80个镇都已建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其中14个被授予市级“文明接待室”。
3.在湖南省率先开设了“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网上信访”。
五、加大投入,更新装备,提升应急工作技术保障能力
2009年,长沙市对110报警台再一次升级改造,更新了接警设备,完善了信息查询系统。市消防支队5年内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装备建设,先后配备举高车、防化洗消车、大型水罐车、泡沫车等特种消防车25台,还添置了生命探测仪等一大批特种装备。2005年,长沙市将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疫情监测等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畜牧局共投入资金1160万元。近2年,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分别投入1700余万元和1200多万元用于检测设备的改造和更新。2006年,市政府专拨食品检验检测经费1898万元、综合监管经费200万元。市卫生局所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市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均已通过国家级实验室认定。
各区县(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投入应急、综治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内五区由2000年不足80万元,提高到目前平均1500万元,每年增幅达30%以上;四县(市)由2000年不足40万元,提高到目前平均800万元,每年增幅为25%。城市社区的工作经费,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416万元,平均每个社区有7万元,有的区每个社区达到10 万元。
近几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一案三制”建设,不断提升应急能力,成功应对处置了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有效地化解了各种危机和矛盾。
在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全省各级各部门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措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各自实际的应急管理工作模式,涌现了长沙市、咸嘉新村等典型单位。为总结经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以资借鉴。
1、长沙市构建有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
近几年来,长沙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预防为主,专业处置,整合资源,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把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触角深入到社区、乡镇、学校和企业等基层单位,努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平安、和谐长沙,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预防为主,超前防范,降低发生突发事件概率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应急体系
长沙市于2004年成立了市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市长及分管的市政府领导亲自到现场指挥处置。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由行政一把手分管应急工作。
(二)严格责任落实,做到“三个纳入”
“三个纳入”即: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在操作层面上的第一要务。通过层层签订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状,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工作责任网络。
(三)制定应急预案,掌握工作主动
2005年6月,长沙市正式印发了《长沙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对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进行了审改和调整。与此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把由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作为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展监测预警,强化隐患排查
长沙市运用“预防走在调解(处置)前,调解(处置)走在激化(恶化)前”的工作方法,坚持抓早、抓小、抓反复,对治安隐患、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实行“三本台账”管理,并明确与之相对应的责任部门,构成了严密的排查、建账、交办、督办、销号、回访等工作流水线,并做到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一月一排查,各乡镇(街道)一旬一排查,各社区(村)一周一排查。
(五)进行模拟演练,积累应对经验
2008年,长沙市先后组织了金满地地下商业街消防综合演练、坪塘反恐演练、浏阳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演练等全市性大型应急演练。2009年6月,长沙市举行了湖南省首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电脑桌面模拟演练和地质灾害防御演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加强了应急工作上下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同配合,较熟练地掌握了应急处置的方法、程序和应急器具的使用。
二、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构建反应迅捷的应急管理机制
1.在市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设立应急指挥部来解决发生在全市范围内重大突发事件。例如,2006年湘江水质镉污染事件发生后,谭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紧急会议,成立由徐湘平、曹亚两位副市长担任正、副指挥长的“湘江水质污染应急指挥部”,从有关单位抽调30多人组成5个应急小组集中办公、昼夜值守。经动员全市力量奋战3天,较快地化解了危机。
2.以市政务值班室为基础,组建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面负责全市应急管理日常工作。
3.依托“110联动”体系,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长沙市110社会服务联合行动单位已有24家,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联动格局,市联动办就设在市政务值班室。
4?以公安110为龙头,推进110与119、122“三台合一”。
三、宣传先行,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
长沙市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于5月10日至6月10开展了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一)广泛动员,周密计划,宣传活动有声有色
5月27日,谭市长接受《长沙晚报》专访,并发表了“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的访谈录。向力力常务副市长亲自组织、安排宣传月活动并带领有关负责人到车站、码头等市民聚集地进行宣传。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印发了《长沙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和《长沙市应急管理宣传月活动具体安排》。
(二)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宣传手段扎实有效
1.组织力量,逐级落实,确保《公众应急手册》及时发放到市民手中。
2.通过电视、报纸、短信等宣传应急管理知识。
3.抓好5月15日现场宣传日,当天长沙市共设置现场宣传点53个,发放各种应急宣传资料25万份。
(三)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宣传形式丰富多彩
1.5月15~25日,在市直机关及部分二级机构开展了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共收回答题试卷1万多份。
2.《长沙晚报》开辟了10期“应急小常识”专栏,刊登了《应急管理知识大赛试题》。
3.组织市应急办、市公安局等部门领导接听应急管理热线电话。
4.寓教于乐,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开展生动活泼的应急管理知识竞赛活动。
四、立足村社,重心下移,着力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长沙市坚持抓基层、强基础,着力在“46810”工程上下功夫,长沙市统一实行四为主:在应急管理中街道(乡镇)以社区(村)为主,社区(村)以楼栋(组)为主,单位以法人代表为主,家庭以户主为主;构建六张网:治安防控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安全稳定督查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网、法律援助服务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网;组织八大员:警员、治保员、治安巡防队员、维稳信息员、消防安全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律师公证员)、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员协管员;共同创十无:无影响稳定事件、无重大治安安全责任事件、无邪教、无黄赌毒、无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无青少年违法犯罪、无重大民转刑案件、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漏管现象、无严重家庭暴力。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按照“立足社区,整合力量,落实保障,规范管理”的社区为主模式、“乡镇指导,村组落实,完善制度,长效运行”的村组为主模式、“法人负责,单位执行,部门督导,综治协调”的法人为主模式、“户主表率,遵纪守法,善管重教,共创平安”的户主为主模式,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平安社区(村)、平安宾馆(酒店)、平安商场、平安车站活动和“零发案”竞赛活动。目前,长沙市375个社区普遍落实了“一区一警”,有的还是“一区多警”。长沙市建立健全基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2349个,共有专、兼职调解员18113人,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长沙市围绕畅通信访渠道,构建了立体型信访网络。
1.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四级信访工作网络,各乡镇、街道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干部,部分村组、小区还设立了信访信息员、调解员。
2.创建“文明接待室”活动延伸到乡镇、街道,目前长沙市55个街道、34个乡、80个镇都已建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其中14个被授予市级“文明接待室”。
3.在湖南省率先开设了“人民来信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网上信访”。
五、加大投入,更新装备,提升应急工作技术保障能力
2009年,长沙市对110报警台再一次升级改造,更新了接警设备,完善了信息查询系统。市消防支队5年内共投入1亿多元用于装备建设,先后配备举高车、防化洗消车、大型水罐车、泡沫车等特种消防车25台,还添置了生命探测仪等一大批特种装备。2005年,长沙市将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疫情监测等工作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畜牧局共投入资金1160万元。近2年,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分别投入1700余万元和1200多万元用于检测设备的改造和更新。2006年,市政府专拨食品检验检测经费1898万元、综合监管经费200万元。市卫生局所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所属市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均已通过国家级实验室认定。
各区县(市)、乡镇(街道)两级财政投入应急、综治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内五区由2000年不足80万元,提高到目前平均1500万元,每年增幅达30%以上;四县(市)由2000年不足40万元,提高到目前平均800万元,每年增幅为25%。城市社区的工作经费,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2416万元,平均每个社区有7万元,有的区每个社区达到1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