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长沙市晓园商业大楼火灾扑救成功典范
2005年9月26日6:00许,长沙市晓园商业大楼发生火灾。6:31,长沙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了15个消防中队、4个专职消防队共430余名官兵、56台消防车,以及临近的株洲、湘潭、益阳3个支队7台消防车赶赴现场灭火。大火于10:00左右得到控制,13:26被全部扑灭。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共造成1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烧毁大量家用电器、日用生活品、数码摄影器材、音像制品等物资。消防官兵成功救出被困人员56人,疏散被困人员240余人,抢救出现金、存折等财产价值近260万元,保住了整栋大楼及毗邻建筑内价值数亿元的财产。
一、火灾扑灭过程
此大楼内部单位多,结构复杂,不便于火情侦察,可燃材料多,火灾荷载大,易迅速引起轰燃,毒气重,烟雾浓,温度高,扑救困难,人员聚集,疏散通道少,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火灾扑救历经3个阶段。
(一)初期:侦察火情,营救人员,阻止火势
2005年9月26日6:34,责任区消防中队五里牌中队首先到达火场,并迅速进行了火情侦察。向被困群众喊话,耐心劝说其等待救援; 5名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灯具和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破拆工具从国营旅馆进入大楼,并在国营旅馆门口架设1支水枪,专门掩护救生小组开辟通道、堵截火势、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
6:38,湘湖、定王台、高桥和特勤中队相继到达火灾现场,并进行分工扑救,湘湖中队携3支水枪分别从北面国药招待所和外贸招待所进行灭火和救人,定王台中队从南面楚天招待所进行救人,并携2支水枪从百信鞋城深入火场内灭火,高桥中队利用登高平台车从南面疏散救人,特勤中队从东面晓园招待所和南面晓园数码摄影器材城救人。
(二)中期:调整部署,控制火势
7:15,长沙市启动《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迅速调集了公安警力800余人和供水、供电、环卫、医疗救护、建委等部门协助灭火,同时调整了现场火灾扑救指挥部,分东西线、南北线灭火,并调集望城、宁乡、长沙县3支消防中队进行增援。
指挥部决定采取“东堵西压,南防北插,中路突破,分片消灭”的战术。东面的特勤中队把移动炮设置在二楼的华夏音像市场楼梯口堵截火势,高桥中队利用楚天招待所二楼楼梯口的消防栓堵截火势,伍家岭中队出2支水枪从东方招待所进入二楼,阻止火势从工薪超市向纵深蔓延,望城中队出2支水枪从国营旅馆进入大楼,分别在三楼和二楼设置水枪阵地;长沙县中队利用移动炮堵截火势从西向东蔓延,宁乡中队出2支水枪从晓园招待所进入大楼,分别在四楼和三楼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向东面蔓延,定王台中队出2支水枪深入到火场中心位置建立水枪阵地,丝茅冲中队利用工薪超市楼梯口的室内消防栓在旋转楼梯处设置水枪阵地,防止轰燃情况发生;西面的麓山门中队和丝茅冲中队各出2支水枪、麓谷中队出1支水枪从外贸招待所进入,分别从二楼、三楼、四楼压制火势,南面的金盆岭中队、劳动路中队和高桥中队各出2支水枪从晓园数码摄影器材城进入,分别在二楼、三楼、四楼布防,北面的五里牌中队和特勤中队各出2支水枪,从起火门面内进攻,逐步推进至火场内部。
8:10,省消防总队成立了以总队长为总指挥的火场总指挥部,火场总指挥部先后调集了株洲、湘潭、益阳3个支队共7台消防车进行增援。9:06左右,省领导李江率省市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灭火战斗。
9:30,麓谷中队指挥员报告,发现大楼东、西两面墙体和横梁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指挥部顿时一片凝重,衡阳“11·3”火灾坍塌事故的阴影对决策者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准确掌握整栋建筑的结构情况,指挥部派员携带摄像机深入大楼内部,将建筑物裂缝处的柱、梁、楼板等情况进行认真详细地勘察和拍照。根据拍摄和各观察点反馈的情况,现场专家讨论,认为裂缝没有继续扩大的迹象,整栋建筑结构比较稳定。指挥部经过仔细研判后一致认为,如果此时撤出所有内攻力量,那么前期的火灾扑救工作将前功尽弃,势必失去内攻的最佳时机,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扩大,甚至形成轰燃,最终导致大楼整体坍塌。届时,大楼内数亿元的财产将付之一炬,还将危及周围建筑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指挥部决定,不到最后一分钟,决不撤退!指挥部一方面通知内攻人员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另一方面要求各观察点每隔10分钟报告一次裂缝情况,发现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三)后期:集中兵力,展开总攻
9:51和10:15,株洲市消防支队4台消防车20名官兵和益阳市消防支队2台消防车共10名官兵赶到火场待命增援。
经过拼死扑救,火势终于在10:00左右得到基本控制。指挥部果断决策:在确保参战人员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对火魔发起总攻!
指挥部从株洲和益阳两个支队收集了12具空气呼吸器,加强到特勤、五里牌、湘湖和定王台等中队,命其从不同方向发起强攻灭火。由于热量太高影响扑救,灭火中采取了后面的水枪手给前面进攻的水枪手射水降温的方法。通过对二楼的大空间、大天井火势强制打压、大量射水降温,有效防止了轰燃。10:30,火势逐步减弱。13:26,大火被完全扑灭。
二、主要成功经验
(一)出动迅速,调集有序
在接到报警后,长沙市消防支队及时启动了《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在第一时间果断调集了充足的增援力量,为成功扑救火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各参战单位在接到出动命令后,迅速出动,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火灾现场,各参战单位在进入火场前就向火场指挥部请示报告,保障了火场秩序,争取了时间。
(二)决策正确,指挥科学
在大楼东、西面墙体相继发生裂缝,部分梁柱水泥脱落,大楼随时会倒塌的情况下,火场指挥部经过反复论证,科学研判火场形势,排除了衡阳“11·3”火灾坍塌事故的心理干扰,果断下达深入火场进行强攻命令,并对现场力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部署,从而成功地压制住了火势,避免了轰燃的发生,确保了整个灭火战斗的胜利。
(三)以人为本,战术得当
一是始终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第一出动力量到场的首要任务就是救人。尽管火场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但全体指战员成功将56名被困人员营救出来,将240余名被困人员成功疏散至安全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二是有效实施了“先控制,后扑灭”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原则,正确布置了水炮、水枪阵地。尤其是定王台中队贯彻火场指挥部的意图运用的中心开花战术,成功阻止了火势蔓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供水不断,装备充足
本次火灾扑救,参战车辆多,集结时间短,指挥部充分利用了火场周围1千米以内的8个市政消防栓,建立了8条供水线路,保证了火场用水充足、不间断。同时还利用了大楼内部2个室内消防栓,提高了灭火效力。及时调集和增援空气呼吸器,确保了进入火场中心突击和攻坚的需要。
(五)通信畅通,令行禁止
长沙市消防支队大型通信指挥车充分发挥了作用,对讲机、车载台均运转正常,各中队对通讯方案熟练掌握程度也较高。火场总指挥部与前沿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与参战各中队、指挥员与战斗员之间的通信联络清晰有序,确保了火场指挥部的战术意图能够顺利贯彻执行。
(六)领导重视,联动迅速
火灾扑救过程中,省市有关领导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并及时、妥善地解决了参战官兵的后勤保障问题,协调了协同作战的各参战力量。省、市消防部队领导始终坚持靠前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参战官兵的斗志。启动《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后,长沙市110社会联动相关单位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配合、协助消防官兵进行救火和人员转移安置,公安干警积极维护现场秩序,实施交通管制,转移附近群众,供水部门加大了火灾现场的供水压力,电力部门及时切断电源,医疗部门及时将受伤人员转送至医院,市建委、安监、移动通信、燃气等部门主动配合,协助救火,成为成功扑灭火灾的重要力量。
(七)官兵英勇,不怕牺牲
这次火灾燃烧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浓烟和有毒气体,整栋大楼随时可能倒塌,全体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冒死同火魔激战7个多小时,展示了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
2005年9月26日6:00许,长沙市晓园商业大楼发生火灾。6:31,长沙市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了15个消防中队、4个专职消防队共430余名官兵、56台消防车,以及临近的株洲、湘潭、益阳3个支队7台消防车赶赴现场灭火。大火于10:00左右得到控制,13:26被全部扑灭。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共造成1人死亡,12人受伤(其中6人重伤),烧毁大量家用电器、日用生活品、数码摄影器材、音像制品等物资。消防官兵成功救出被困人员56人,疏散被困人员240余人,抢救出现金、存折等财产价值近260万元,保住了整栋大楼及毗邻建筑内价值数亿元的财产。
一、火灾扑灭过程
此大楼内部单位多,结构复杂,不便于火情侦察,可燃材料多,火灾荷载大,易迅速引起轰燃,毒气重,烟雾浓,温度高,扑救困难,人员聚集,疏散通道少,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火灾扑救历经3个阶段。
(一)初期:侦察火情,营救人员,阻止火势
2005年9月26日6:34,责任区消防中队五里牌中队首先到达火场,并迅速进行了火情侦察。向被困群众喊话,耐心劝说其等待救援; 5名战斗员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照明灯具和个人防护装备以及破拆工具从国营旅馆进入大楼,并在国营旅馆门口架设1支水枪,专门掩护救生小组开辟通道、堵截火势、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
6:38,湘湖、定王台、高桥和特勤中队相继到达火灾现场,并进行分工扑救,湘湖中队携3支水枪分别从北面国药招待所和外贸招待所进行灭火和救人,定王台中队从南面楚天招待所进行救人,并携2支水枪从百信鞋城深入火场内灭火,高桥中队利用登高平台车从南面疏散救人,特勤中队从东面晓园招待所和南面晓园数码摄影器材城救人。
(二)中期:调整部署,控制火势
7:15,长沙市启动《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迅速调集了公安警力800余人和供水、供电、环卫、医疗救护、建委等部门协助灭火,同时调整了现场火灾扑救指挥部,分东西线、南北线灭火,并调集望城、宁乡、长沙县3支消防中队进行增援。
指挥部决定采取“东堵西压,南防北插,中路突破,分片消灭”的战术。东面的特勤中队把移动炮设置在二楼的华夏音像市场楼梯口堵截火势,高桥中队利用楚天招待所二楼楼梯口的消防栓堵截火势,伍家岭中队出2支水枪从东方招待所进入二楼,阻止火势从工薪超市向纵深蔓延,望城中队出2支水枪从国营旅馆进入大楼,分别在三楼和二楼设置水枪阵地;长沙县中队利用移动炮堵截火势从西向东蔓延,宁乡中队出2支水枪从晓园招待所进入大楼,分别在四楼和三楼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向东面蔓延,定王台中队出2支水枪深入到火场中心位置建立水枪阵地,丝茅冲中队利用工薪超市楼梯口的室内消防栓在旋转楼梯处设置水枪阵地,防止轰燃情况发生;西面的麓山门中队和丝茅冲中队各出2支水枪、麓谷中队出1支水枪从外贸招待所进入,分别从二楼、三楼、四楼压制火势,南面的金盆岭中队、劳动路中队和高桥中队各出2支水枪从晓园数码摄影器材城进入,分别在二楼、三楼、四楼布防,北面的五里牌中队和特勤中队各出2支水枪,从起火门面内进攻,逐步推进至火场内部。
8:10,省消防总队成立了以总队长为总指挥的火场总指挥部,火场总指挥部先后调集了株洲、湘潭、益阳3个支队共7台消防车进行增援。9:06左右,省领导李江率省市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指挥灭火战斗。
9:30,麓谷中队指挥员报告,发现大楼东、西两面墙体和横梁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痕,指挥部顿时一片凝重,衡阳“11·3”火灾坍塌事故的阴影对决策者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准确掌握整栋建筑的结构情况,指挥部派员携带摄像机深入大楼内部,将建筑物裂缝处的柱、梁、楼板等情况进行认真详细地勘察和拍照。根据拍摄和各观察点反馈的情况,现场专家讨论,认为裂缝没有继续扩大的迹象,整栋建筑结构比较稳定。指挥部经过仔细研判后一致认为,如果此时撤出所有内攻力量,那么前期的火灾扑救工作将前功尽弃,势必失去内攻的最佳时机,造成火势迅速蔓延扩大,甚至形成轰燃,最终导致大楼整体坍塌。届时,大楼内数亿元的财产将付之一炬,还将危及周围建筑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指挥部决定,不到最后一分钟,决不撤退!指挥部一方面通知内攻人员随时做好撤离的准备,另一方面要求各观察点每隔10分钟报告一次裂缝情况,发现异常情况随时报告。
(三)后期:集中兵力,展开总攻
9:51和10:15,株洲市消防支队4台消防车20名官兵和益阳市消防支队2台消防车共10名官兵赶到火场待命增援。
经过拼死扑救,火势终于在10:00左右得到基本控制。指挥部果断决策:在确保参战人员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对火魔发起总攻!
指挥部从株洲和益阳两个支队收集了12具空气呼吸器,加强到特勤、五里牌、湘湖和定王台等中队,命其从不同方向发起强攻灭火。由于热量太高影响扑救,灭火中采取了后面的水枪手给前面进攻的水枪手射水降温的方法。通过对二楼的大空间、大天井火势强制打压、大量射水降温,有效防止了轰燃。10:30,火势逐步减弱。13:26,大火被完全扑灭。
二、主要成功经验
(一)出动迅速,调集有序
在接到报警后,长沙市消防支队及时启动了《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处置预案》,在第一时间果断调集了充足的增援力量,为成功扑救火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各参战单位在接到出动命令后,迅速出动,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火灾现场,各参战单位在进入火场前就向火场指挥部请示报告,保障了火场秩序,争取了时间。
(二)决策正确,指挥科学
在大楼东、西面墙体相继发生裂缝,部分梁柱水泥脱落,大楼随时会倒塌的情况下,火场指挥部经过反复论证,科学研判火场形势,排除了衡阳“11·3”火灾坍塌事故的心理干扰,果断下达深入火场进行强攻命令,并对现场力量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部署,从而成功地压制住了火势,避免了轰燃的发生,确保了整个灭火战斗的胜利。
(三)以人为本,战术得当
一是始终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第一出动力量到场的首要任务就是救人。尽管火场内部结构十分复杂,但全体指战员成功将56名被困人员营救出来,将240余名被困人员成功疏散至安全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二是有效实施了“先控制,后扑灭”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原则,正确布置了水炮、水枪阵地。尤其是定王台中队贯彻火场指挥部的意图运用的中心开花战术,成功阻止了火势蔓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四)供水不断,装备充足
本次火灾扑救,参战车辆多,集结时间短,指挥部充分利用了火场周围1千米以内的8个市政消防栓,建立了8条供水线路,保证了火场用水充足、不间断。同时还利用了大楼内部2个室内消防栓,提高了灭火效力。及时调集和增援空气呼吸器,确保了进入火场中心突击和攻坚的需要。
(五)通信畅通,令行禁止
长沙市消防支队大型通信指挥车充分发挥了作用,对讲机、车载台均运转正常,各中队对通讯方案熟练掌握程度也较高。火场总指挥部与前沿指挥部、前沿指挥部与参战各中队、指挥员与战斗员之间的通信联络清晰有序,确保了火场指挥部的战术意图能够顺利贯彻执行。
(六)领导重视,联动迅速
火灾扑救过程中,省市有关领导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并及时、妥善地解决了参战官兵的后勤保障问题,协调了协同作战的各参战力量。省、市消防部队领导始终坚持靠前指挥,极大地鼓舞了参战官兵的斗志。启动《长沙市重特大火灾事故处置应急预案》后,长沙市110社会联动相关单位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配合、协助消防官兵进行救火和人员转移安置,公安干警积极维护现场秩序,实施交通管制,转移附近群众,供水部门加大了火灾现场的供水压力,电力部门及时切断电源,医疗部门及时将受伤人员转送至医院,市建委、安监、移动通信、燃气等部门主动配合,协助救火,成为成功扑灭火灾的重要力量。
(七)官兵英勇,不怕牺牲
这次火灾燃烧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浓烟和有毒气体,整栋大楼随时可能倒塌,全体参战官兵英勇顽强,冒死同火魔激战7个多小时,展示了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比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