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6年
《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通报
湘政办函〔2017〕10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大力推进《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较好完成了目标任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通报如下:
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示范区人才引进、技术需求、平台需求、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清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双创基地。在高端装备等领域启动实施6个省科技重大专项、59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新增2个国家工程试验室、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试验室,6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53家,启动省级“星创天地”试点67家。为716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28.38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67779件,同比增长24.3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11件。二是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编制12个重点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4大标志性工程发展规划、7大专项行动计划、20大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等配套文件。整合设立“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举办2016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等活动。一批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重大专项。6家企业列入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军民融合深入推进。全省制造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2%,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1.1%。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培育新供给新动能及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等方面的实施意见,促进网络消费、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6∶42.2∶46.2。移动互联网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75%。银行存款余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贷款余额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保费收入886.77亿元,同比增长24.52%;赔付支出338.41亿元,同比增长31.6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预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39%。全省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3.46%。岳阳市获批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常德市、怀化市入围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张家界等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入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不断加强。四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年粮食总产量590.6亿斤,预计油料总产221.33万吨、生猪出栏6000万头。完成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市区由13个增加到20个。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5万亿元。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6万家,年接待游客1.56亿人次。全省农民合作社达5.9万家、家庭农场达3万户,耕地流转面积达到2015.2万亩。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县31个。“三品一标”认证总数2975个,产品总产量745万吨,总产值达710亿元。在株洲市和衡阳县等5县开展质量追溯和诚信建设试点。创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3个。
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一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完成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10个月下降,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较2015年底缩短5.5个月。煤炭、钢铁等重点去产能行业中长期贷款净下降18.1亿元。发布实施“4+2”重大项目575个,总投资16810亿元。营改增试点顺利实施,为纳税人减负83.94亿元。降低大工业用电电价,减轻大工业用户负担约57亿元。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完善PPP项目库。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快推进。二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137项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53项中介服务事项,1009家行业协会商会行政脱钩。取消、停征、降标和放开129项涉企收费,开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发放“一照一码”企业营业执照41.78万份。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基本实现国务院确立的第一阶段工作目标。三是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组建铁路建设基金,加快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基金,出台《关于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筹建泰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湘银行正式开业,推进沅陵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全省农信社改革,新开业村镇银行8家,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03家,全年实现直接融资3147.08亿元。获批企业债券31只,总规模453.1亿元。四是推进财政体制和国企国资改革。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年初预算,将16项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对专项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编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期融资债务规划。发行置换债券2940.4亿元,平均利率2.79%。研究制订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重组整合总体方案。启动规范董事会建设,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和薪酬制度改革。“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有序推进。五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2164.5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面积的43.1%。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56.8亿元、适度规模经营资金10.55亿元。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完成供销合作社第一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出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全面放开液化石油气价格。六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出台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梳理对接项目123个,总投资3423亿元。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南美、非洲、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埃塞·湖南装备制造合作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长11.1%、8.1%,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口岸通关能力不断提升,湘欧快线纳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管理,张家界开通航空口岸落地签证,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长沙黄花综保区、株洲保税物流中心获批建设,郴州出口加工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开通长沙至洛杉矶、悉尼直飞国际航线,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居中部首位;全省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次、出入境航班数分别同比增长31%和30%。
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313”年度投资计划共1157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万亿元。“四网”、城建和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增高速公路427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080公里,居全国前列;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118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超过1万公里。张吉怀铁路及长益(扩容)、龙琅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长沙磁浮、长株潭城铁正式运营,长沙黄花机场东扩工程、邵阳武冈机场主体工程完工。株洲攸县电厂投产发电,五强溪扩机工程完成核准,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完成投资20亿元,涔天河水库下闸蓄水,毛俊水库开工建设。全省14个市州全部达到光网城市标准,4G网络全面覆盖乡镇以上城区。“135”工程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5亿元,建成各类标准厂房3670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累计超过5000家。城镇路网、公共交通、城市绿道、地下综合管廊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进展顺利。
四、不断拓展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新空间。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长株潭“三通四化”,长株潭三市公交、健康已基本实现一卡通,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规划启动编制,洞庭湖环湖路建成120公里。重点推进杨林寨等7个特色生态城镇示范镇建设。支持永州经开区、郴州经开区申报国家级经开区,促进与长三角地区园区开展跨区域合作共建。冷水江市、资兴市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二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45.9万套,“两供两治”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46.4亿元,建成329个项目。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同比提升1.13%。新增农村饮水安全人数255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出台赋予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部分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13个市制定试点方案。加大了专项转移支付整合力度,下达资金10.8亿元支持重点县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县域差异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五、着力加快绿色发展步伐。一是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试验区第三阶段改革建设,长沙湘江新区综合生态补偿试点等三项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新增茶陵县、南岳区等19个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启动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禁伐面积达7986万亩。完成裸露山体绿化113.4万亩,矿山复绿6.5万亩。完成不动产统一登记“颁新停旧”目标。实现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全省覆盖。二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出台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制度。完成水污染防治项目942个,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整治项目565个。公告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14.83万辆。四水水质总体为优,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5大专项行动进展良好。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达到293天,湿地保护率达74.13%,森林覆盖率达59.64%。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以上。三是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全省2012年至2015年平均供地率达77%。全省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有效控制在国务院下达的红线指标内。淘汰燃煤锅炉550台,合计1450蒸吨;完成6个小火电治理项目,合计18.75万千瓦。
六、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构建以“1+10+17”为主的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启动实施特色产业、劳务协作、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医疗救助等脱贫攻坚“七大行动”。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8.2亿元,实施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86个,直接帮扶20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万人,资助111万贫困家庭在校生。全省全年共减少贫困人口125万人,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怀化市洪江区和全省1100多个贫困村正在进行脱贫摘帽、退出验收,超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七、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和社会建设。一是抓好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6项24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二是积极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新增市场主体39.13万个,带动城乡就业77.24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直接扶持31万人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就业准备率达9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532万人。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职工医保与生育保险合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428元/月和260元/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76万享受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平均提高10%以上。低保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覆盖目标人群139万人。四是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立高中、中职生均拨款制度。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由37个片区县扩大到51个贫困县,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津贴政策扩大到所有贫困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体系,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47家县级医院、189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重大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防控有序推进。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成各项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湖南图书馆新馆建设启动前期工作,一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进行提升改造。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治理、保障体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省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五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全省一般程序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43%,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关闭煤矿32个、非煤矿山333个。6个市整体退出烟花爆竹生产。油气输送管道重大隐患治理攻坚提前一年完成。高效有序应对洪涝等自然灾害。健全点线格网整体关联的防控网络,全省刑事立案率同比下降13.96%、破案率上升5.33%。网络安全不断加强。六是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水平。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七五”普法启动。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236件,政协提案649件。基层民主自治不断发展,普遍建立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七是推进国防建设。全面完成国防动员年度任务,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调整转型,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八、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建立法律顾问队伍。完善权力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清理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800多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重点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25641件,立案17215件,处分16783人。
总体来看,经过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较好完成。但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经济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完成年初目标。二是个别重点项目如湘桂铁路扩能改造、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湖南段进展比较滞后。三是部分改革措施如公益林分类分区域生态补偿办法因财力原因未予制定,而先行开展试点。四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不足,传统产业持续放缓,企业运行成本依然较高,民间投资不振,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居高不下。一些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一些地区负债或隐性负债较大。五是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然很重,就学、就医、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六是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附件: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表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