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湖南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全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特大城市。

  在古、近代历史上,长沙占有重要地位。秦汉至明代,长沙或为封藩立国之都,或为郡、州、路、府设治之所。清初,成为省垣。清末,是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五四运动后,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

  长沙地处湖南东北部之湘江下游,位于东经111°53′~114°15′与北纬27°51′~28°40′之间。东邻江西,南毗株(洲)、(湘)潭,西连益阳,北接岳阳,东西长233公里,南北宽90公里。1995年,全境辖东、南、西、北、郊五区和长沙、望城、浏阳、宁乡四县(市)。总面积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55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111平方公里,总人口5628222人,其中市区人口1454461人,少数民族人口16012人。

  长沙,据华中腹地,扼南北要冲,东屏罗霄(山),西障雪峰(山),南峙衡岳,北托洞庭,素有“荆豫唇齿,黔粤咽喉”之称。境内大围山七星岭海拔1607.9米,沩山瓦子寨海拔1070.8米。地形地貌多样,山地占29.52%,丘陵占17.74%,岗地占23.28%,平原占25.3%,水面占4.16%。湘江流经市区25公里,支流有浏阳河、沩江、靳江、捞刀河等15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8~17.2℃,盛夏高温39~40°C,严寒低温零下1~2°C。日照年均1726小时,无霜期年均279天,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4至6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的51%。资源中矿藏有煤、铁、磷、铜、铀、海泡石等40多种;野生植物102科,977种;野生动物种类亦不少。

  长沙交通便利,铁路京广复线贯通南北。湘赣、湘黔、石长线 连接东西;公路106、107、319国道与省道、县道构成网络,四通八达;水运长沙港可通湘、资、沅、澧和长江各口岸;民航黄花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35条,与香港、澳门、曼谷有定期航班。现代化通讯设施完善,电话电报与156个国家和地区可直拨直传。

  长沙环境优美,名胜甲于三湘。岳麓西屏,钟灵毓秀。春天,满山笼翠;秋天,层林尽染。尤以云麓峰、白鹤泉、爱晚亭等处,古木参天,峡谷幽静,景色令人陶醉。禹王碑、三绝碑、舍利塔等古迹,文化渊源久远,耐人遐思。山顶云麓宫,为道家“真虚福地”,山腰麓山寺,是“湖湘第一道场”。黄兴、蔡锷等名人墓葬,浩气长存。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朱、张会讲,学风远播,英才辈出,被誉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里湘江,汨汨南来,滔滔北去,“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江上长虹卧波,橘洲浮碧,洲头望江亭,长廊如翼,凭栏远眺,水天一色,还有密密橘林,丛丛翠竹,毛泽东“沁园春”词碑屹立其问,情趣盎然。至若古城风物,更是使人留连。沿江风光带呈彩于西,浏阳河曲绕于北,年嘉湖嵌缀于东,天心阁耸立于南,开福寺金碧辉煌,白沙井泉清如镜,“世界之窗”精华荟萃。还有屈原祠、贾谊宅、定王台等古迹可访,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珍贵文物和走马楼孙吴简牍可赏,有众多革命纪念地可仰。像这样汇山、川、湖、岛于一地,融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于一体的城市,在全国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