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江书院是醴陵历史上八所书院中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所书院,也是醴陵唯一保存至今的书院,为振兴教育、培育英才作出了巨大贡献,赋予了醴陵厚重的文化气息。渌江书院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并有名人掌教的传统。朱熹、张栻、吕祖谦、王阳明先后到此讲学,晚清重臣左宗棠曾在此任山长。宁太一、傅熊湘、李立三、左权、蔡申熙、朱克靖、宋时轮、李明灏、陈明仁等一大批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求学。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
【基地掠影】
渌江书院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前身为西山书院。几经损毁,在清道光九年(1829),时任知县于遗址上建成渌江书院,后改为学堂,兴办新学。主体建筑由头门、讲堂、礼殿、斋舍、靖兴寺和宋名臣祠等组成,总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
【历史寻迹】
在渌江书院内陈列着一本特殊的日记,这是醴陵市现今仅存的一本日记型文献史料,是革命志士孙筱山于1926年12月至1927年1月在渌口工作期间所写。60多年后,其后人在拆旧房土墙时发现。日记中记载了当时湖南工农运动的盛况,详细地记录了毛泽东在湖南醴陵考察农民运动的过程,真实地再现了革命者的斗争精神和工作姿态。
1926年北伐军进占醴陵后,革命形势一派大好。县农民协会、总工会、女界联合会等群众革命组织纷纷成立并积极活动。同年秋,孙筱山受命到当时号称“小南京”的渌口镇工作,兼任中共渌口埠委书记,领导当地工农运动,曾受到毛泽东的高度称赞。
基地地址:醴陵市西山街道办事处左权中路
联络电话:0731-23267769
重点推介:头门、讲堂、礼殿、斋舍、靖兴寺、宋名臣祠
特色美食:醴陵炒粉、富里茄子、醴陵焙肉、渌江小炒肉、醴陵圆蛋糕、仙都酱板鸭、贺家桥辣椒、 庄埠芋头、西乡酸枣子、均楚红薯片
周边热门:大京风景区、醴陵瓷谷、新世纪陶瓷艺术馆、李立三故居、先农坛、醴陵文庙、醴陵烈 士陵园
交通提醒:醴陵市区内乘坐 1 路、7 路公交车,到渌江书院站下即可
渌江书院是醴陵历史上八所书院中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所书院,也是醴陵唯一保存至今的书院,为振兴教育、培育英才作出了巨大贡献,赋予了醴陵厚重的文化气息。渌江书院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并有名人掌教的传统。朱熹、张栻、吕祖谦、王阳明先后到此讲学,晚清重臣左宗棠曾在此任山长。宁太一、傅熊湘、李立三、左权、蔡申熙、朱克靖、宋时轮、李明灏、陈明仁等一大批近现代名人也曾在此求学。
(内容来源: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