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水,也是湖南发展最坚实的支撑。
“十四五”期间,湖南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为核心,筑牢防洪安全屏障、构建现代化水网、实现水资源精准调配,破解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多冬春少,以及阶段性、区域性旱涝等时空分布不均难题,三湘大地在水的滋润下越发灵动。
统筹江河湖库,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今年6月,澧水上游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澧水流域江垭、皂市两座水库以“毫米级”的精准度开闸泄洪,有效避免了下游河段超保水位发生。
水患是湖南的心腹大患。“十四五”期间,全省共发生了48轮暴雨洪水,6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1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湖南统筹江河湖库,以系统思维构建“防、抗、救”水旱灾害防御屏障,让安澜之基遍布三湘四水。
大江大湖治理实现系统性跃升。长江干流湖南段三期河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钱粮湖等3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一期和分洪闸工程建成投用,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固一期工程加速推进,二期工程顺利开工。“撇洪、自排、电排、调蓄”相结合的治涝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江河湖库抵御洪水的“硬脊梁”更加挺拔。
流域性防洪控制工程建设多点开花。全省5476座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水库病险率从“十三五”的25.45%下降到2.7%。222条河流、131条重点山洪沟得到系统治理,大兴寨、金塘冲水库等一批“拦洪削峰”的关键骨干工程上马,为流域防洪增添了坚实砝码。
防汛调度更有“智慧”。依托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开发防汛抗旱云平台、四水预报调度和汛旱情态势感知等智能应用系统,为防汛减灾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应用水利测雨雷达和水文测站,基本覆盖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重要河流,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7天以上,洪峰预报准确率达92%以上。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监测设备应用到应急监测一线,应急监测效率比“十三五”期间提升70%。
抗洪抢险网越织越牢。构建起责任落实、决策支持、调度指挥“三位一体”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体系,组建3600余人的省市县三级防汛抢险专家队伍,构建抢险专家“1小时到达圈”。建立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机制,提前24小时研判预警,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伤亡率大幅下降。
重大工程建设加速,破解水资源时空分布局限
11月16日,随着最后一车石料精准投入龙口,位于资水流域的金塘冲水库枢纽工程二期成功实现导(截)流,转入二期主体工程建设新阶段。
“十四五”期间,湖南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引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速构建“四纵三横、一圈两带”现代水网格局,打破水资源时空分布局限,增强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让水资源在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区域之间高效流动。
加速补齐现代化水网“拼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涔天河灌区竣工验收,金塘冲水库、梅山灌区工程、洞庭湖区重点垸二期工程等顺利开工,犬木塘、椒花、大兴寨水库和洞庭湖区重点垸一期工程等进展顺利。
“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落实水利项目建设投资突破2650亿元,年均投资强度是“十三五”期间的1.9倍。截至目前,湖南已建成水库1.33万座,设置国家蓄滞洪区24处,水库和蓄滞洪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建成各类灌区7.37万个,各类泵站2.84万余处,各类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6万余处,基本形成了防洪、治涝、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土保持等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以现代化水网建设为引领,全省水资源配置能力持续优化、增强,三湘大地的“水动脉”纵横交错,筑牢水资源均衡底座——
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工程为洞庭湖区引来汩汩“活水”;
犬木塘水库工程为“渴”了千年的衡邵干旱走廊精准“解渴”……
民生水利提档升级,“水支撑”激发“水动能”
“家住澧水边,终于喝上了澧水。”10月29日,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马鞍村,76岁的老人龚汉铣打开水龙头,满脸笑意。马鞍村是典型的偏远山村,通过自筹、自建、自管农村小型供水工程,成功破解了季节性缺水难题。
湖南是水利大省,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偏远山区、衡邵干旱走廊等地常常“喊渴”。“十四五”期间,湖南牢牢抓住民生水利这一关键,充分释放“水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省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1.19亿立方米。
民生水利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持续跃升。投入资金218.17亿元,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因地制宜实施小型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全省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47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分别达到94.21%、67.63%,农村群众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农田灌溉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实施169处灌区建设改造和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三年行动,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000余万亩。加快构建数字孪生灌区体系,不断提升灌溉用水效率和效能,韶山灌区等165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相继完工,一批老灌区焕发出新活力。
长沙县红旗灌区、汝城县龙虎洞灌区分别与自来水厂、水电站实现跨行业水权交易,走出了丰水地区农业节水的新路子。2024年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十三五”末提高5.2个百分点,新增节水能力约9亿立方米。
从洞庭安澜到湘资沅澧焕新,湖南正以水利之“进”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之“稳”。
(文/奉永成 翟文峰)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