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木产业谋求“价值破局”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1-17 07:28 【字体:

  “今年,很多商户跑了上万公里,到外地寻找‘能火’的新品种。”11月初,红星花卉市场副总经理刘远说,新年“年宵花”备货已入高峰期,市场里今年蛇年“年宵花”基本是传统品种,平均价格比上年下降了10%,新年马年“年宵花”要卖高价得靠新品种。

  在全省最大花木交易市场里,“卖高价”的新品种来自省外。这个事实折射出湖南花木产业的集体焦虑——我省早已将花木产业规划到“千亿产值”,但实际综合产值却连续8年徘徊于600多亿元。差距背后,是多数花木从种植到销售的“价值缩水”。

  千亿目标为何“难破局”?11月11日,我省召开花卉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为破局再努力。

  过度依赖的苦果

  走进浏阳国际花木城、株洲云田花木市场等省内花木批发集散地,一眼所见基本是绿化苗木。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基础品种占市场销量的70%,利润率不足8%。

  “普遍感到花木生意越来越难做。”长沙跳马镇是我省花木产业核心区域,镇上多个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都说,跳马镇几乎家家户户经营花木,罗汉松、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紫薇、红檵木、茶花等是主要产品,70%以上苗木用于市政和房地产项目。

  依赖发展工程用苗是把“双刃剑”。昔日动辄百万元、千万元的工程订单,成就了许多“跳马老板”。如今,市场低迷,工程用苗锐减,产业遭遇“断崖式下跌”。

  跳马镇的困境,算得上是湖南花木产业的缩影。多年在工程绿化苗木“舒适圈”里打转,导致花木种植户对市场预判、品种转型“慢了不止一拍”。

  据省林业局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花木种植面积129.6万亩,年直接销售额198亿元。其中,盆栽植物仅占总种植面积和年销售额的5.1%、16%,鲜切花分别占比1.4%、2.8%,由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推广应用少,花木产品附加值偏低。

  初见端倪的甜头

  总有人跟得上市场转变。浏阳“苗二代”陈向2023年初在柏加镇柏铃村创立新型苗木种植工作室“春光里”。

  “主打创意类盆景,同时提供盆景DIY等体验式服务。”陈向边说边为一株小型罗汉松塑形造景。造型飘逸的罗汉松,搭配线条灵动的蕨类植物、菖蒲,再以青龙石点缀……一种颇具意境的美感呈现出来。经过两年多探索,“春光里”已经成功从工程苗木转向创意盆景与庭院景观领域,客单价突破万元,“大师作品”溢价超200%。

  是否仅因运气?

  陈向尝试为柏铃村其他苗木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带领他们转变经营思维和知识。“村里以成本价购入产品,再进行销售,2024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柏铃村党总支支委李贝贝说。

  “当前,全国花木产业都处在结构调整升级中。”红星花卉市场副总经理刘远认为,从率先尝到甜头的商户可见,研发新品种、丰富应用场景,就是产业转型大势,湖南花木“价值困局”完全可以定向突破。

  前不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调查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花卉栽培市场规模约587.5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突破994.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4%,而亚太地区需求增长最快,2034年市场份额预计达46%。

  这些数据,无疑为初见端倪的甜头加上重重砝码。

  坚定不移的蓝图

  “花木产品每销售1元,能带动综合产值4元至7元。”推进会上,省林业局明确,我省坚定不移迈向花木产业“千亿产值”。

  “湖南花木不缺资源,缺的是把资源变成价值的体系。”省林科院相关负责人认为,我省有维管束植物6000多种,可开发利用的花木种类繁多,截至目前,全省获国家授权花卉新品种突破100个,还对杜鹃、樱花、茶花、紫薇、栀子花等实施了航天育种研究。

  但由于产学研用脱节,科研成果尚未带来匹配的经济收益。

  推进会部署,“十五五”期间,我省一方面依托岳麓山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突破花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支持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此,林业部门将发展一批试验基地和示范园区,用以建立健全花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一头强化科技支撑,另一头还要提振消费。”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今后不仅要鼓励各地参加国内外知名花木展会,还要积极在省内举办各类花木节会、产销对接活动。今年,省植物园办樱花节,短短20天就吸引游客100万人次,带动园区经营单位实现直接旅游收入近1000万元。

  (文/彭雅惠)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王格格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湖南花木产业谋求“价值破局”

3384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