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法治护企”执法检查报告——
“法治护企”三年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9月24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和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今年7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实地开展了2025年“法治护企”执法检查,并形成了执法检查报告。三年行动收官之年,执法检查有了新突破,全省经济发展也交出了法治新答卷。
连续3年“法治护企”,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法治保障
2023年,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启动了“法治护企”三年行动,以执法检查为抓手,并在前两年分别开展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中小企业促进“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
收官之年,“法治护企”重点突出,对中小企业促进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作一体关注,聚焦促进机制、财税支持、融资促进、权益保护、要素保障等法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开展跟踪检查,围绕“三个高地”建设推动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为促进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法治赋能。
报告显示,“法治护企”三年行动为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法治力量,各级深入实施3部法律法规,促进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先进制造业能级跃升,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法治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1%和6.9%,占全省GDP比重分别为40.5%和40.6%;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和8.2%,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突破50%。
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湖南财税支持力度普遍加大,安排多项资金、基金支持公共服务和融资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至2024年两年间,全省中小企业新增减税降费452.14亿元,先进制造业新增减税降费292.23亿元。涉企服务不断优化升级,率先实现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四级互联互通,累计服务中小企业134万家。权益保护得到明显改进,“扫码入企”“企业无扰日”等加快落实,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得到有力纠治,1月至8月全省涉企行政检查总频次减少40%以上。
在法律法规推动下,2024年,湖南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元,增长超20%;新增24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现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5个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被工信部列入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的3个样本之一。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今年的执法检查工作深入、报告扎实,湖南的营商环境改善肉眼看得见,法律法规落得实,人大监督真正起到了作用。
突出问题重点突破,巩固拓展三年行动有效成果
行动进入收官之年,今年的执法检查突出以查促改,对上两轮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层层传导整改压力。据了解,前两次执法检查交办的126个问题,46个已整改到位,80个需要持续整改的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监督闭环,使法律牙齿真正咬合。
“今年执法检查‘真’‘实’‘准’,检查组听到了很多真话、实话,收获了很多真挚意见。”不少参与过执法检查的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此次执法检查对把握我省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运行的实际情况很有帮助。
执法检查中,检查组也发现了法治环境建设还待深化提升、促进机制落实还待提质增效、惠企政策堵点还待破解打通、权益保护难题还待攻坚破除、要素保障短板还待全面补齐等问题。
“执法检查连续开展3年,一些措施还是没有做到位,比如‘免申即享’这项政策,落地还比较慢。”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文富恒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工作方式和政策标准,为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业赋能。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不得违约拖欠中小企业的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执法检查发现部分县市区仍存在政府拖欠账款的问题。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吴秋菊建议,在加力加快清理欠款存量的同时,还要有效防止增量,避免一边清一边欠。
“重点是要把3年以来的执法检查成果转化为长效的机制建设。”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进一步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制度规范,重点突破一批顽瘴痼疾,巩固拓展“法治护企”三年行动有效成果,以法治基础为湖南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文/郭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