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扩容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提质“15分钟健身圈”——
运动健身“举步可达”
8月7日傍晚,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桥下运动公园热闹起来。市民三五成群相约打篮球,孩子们在游乐设施上嬉戏,共享运动时光。
曾经的“荒废角落”,蜕变为活力满满的运动新空间,这样的场景在长沙屡见不鲜。市民出门便能抵达健身场所,参与体育运动热情高涨。
“出门就是运动场,楼下就有健身房”
炎炎夏日,记者走进岳麓区长庆社区“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还未到晚间锻炼高峰期,场馆内运动器材已无一空置。
“商业健身场馆大多集中在市区,我们住得远,路上要花不少时间,关键价格还高。”正在健身的居民李晓怡向记者介绍,如今健身中心就建在小区里,下楼锻炼方便多了。
长沙将体育与“智慧”“科技”深度融合,采取“政府出资、小区出地、企业运营”模式,建成300余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这些中心利用小区架空层等闲置空间,让群众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健身。“出门就是运动场,楼下就有健身房”成为许多市民的日常。
为切实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长沙市整合存量资源、盘活闲置土地,充分利用社区空地、公园绿地、城区高架桥(立交桥)下等城市“金角银边”,扩容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提质“15分钟健身圈”。
2024年,长沙完成7处桥下空间体育场地改造,新改建36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89个室外运动场、75处“国球进社区(公园)”场地。全市新增各类体育场地面积达67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初,“长沙全民健身地图”正式发布,精准呈现长沙市2000余处运动场地的分布情况,覆盖足球、篮球、排球等大众项目及健身房、户外徒步等热门场景,为市民提供“一图在手,运动无忧”的智能化健身指引。
织密全民健身网络,人人都是“体育主角”
8月6日17时,2025长沙马拉松报名通道关闭。这场国际品牌赛事吸引超21万名跑友踊跃参与,其中报名欢乐跑的选手最大年龄为83岁,全民运动热情高涨。
近年来,长沙着力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涵盖不同年龄、性别和运动水平的参赛者,不断提升市民体育参与度。以长沙马拉松为代表的品牌体育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迈上新台阶。
在长沙,全民健身节、社区(乡村)运动会、浏阳“全BA”篮球赛等全民赛事活动丰富多样。2024年,长沙市举办了长沙马拉松、湘江马拉松、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1109场,直接参与体育赛事活动128万人次,影响体育健身人群近800万。
今年,长沙铺排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乒乓球项目预赛(南部赛区)、第三届社区(乡村)运动会、第三届乡村欢乐跑暨四季花海跑等超200项赛事活动,持续营造群众体育浓厚氛围。
时隔四年,长沙今年迎来了第十一届市运动会。街舞、艺术体操、飞盘等多个新兴体育项目首次入围,掀起新一轮竞技热潮。“长沙有50多所学校开展飞盘运动,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吸引越来越多学生参与。”飞盘运动国家级裁判员、教练员常洪标说。
长沙以“绣花功夫”织密全民健身网络,推动人人都能成为“体育主角”。2024年,长沙市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3.9%,《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合格率达95%。
(文/ 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