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长沙县青山铺镇的万亩良田里,一场与农时赛跑的“双抢”战役正酣。
7月14日,记者走进青山铺镇,只见金黄稻浪间,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脱粒后的稻谷直送烘干车间;相邻田块上,高速插秧机划出整齐线条,每分钟数行精准作业,新一季秧苗已织就青绿画卷。
从收割到烘干,从灌溉到育秧,电力保障如影随形。自7月7日青山铺镇启动抢收抢种以来,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电雷锋”共产党员服务队全程护航,让这场抢收抢种跑出了科技农耕的新速度。
“过去田埂上立着电杆,收割机转不开身,全靠人工割稻、打谷。”种粮大户王稳根说。
而今,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提前迁移30余根电杆、新架设5.6公里线路,为大型农机腾出了施展空间。王稳根承包的稻田里,3台大型收割机高效运转,仅用3天就收完了近千亩早稻,这在从前是难以想象的事。
从“看天吃饭”到“电力当家”,烘干环节的变化最具说服力。在明畅合作社,11台全自动烘干机24小时满负荷运转,单次可处理220吨湿谷。“以往湿谷露天堆放,20多天才能入仓;现在电力足,一天就能烘干收仓。”王稳根算起效益账,脸上难掩笑意。
“我们提前改造线路、校准三相平衡,就是为了让农机‘连轴转’不停歇。”一旁,“电雷锋”服务队队员朱建雷边用红外测温仪巡检设备边说道。借助“数字沙盘”技术,国网长沙县供电公司可以实时监测“双抢”核心区域负荷变化,让服务更加精准地对接农时需求。
抢收抢种争分夺秒,电力护航细处着眼。7月以来,强对流天气频发,“电雷锋”总在雨后第一时间赶到育秧棚,检查智能喷灌系统接口、缠绕防潮胶带,确保涉电设备安然无恙;网格经理们则穿梭在灌溉机台间,全县370余处高标准农田的抽水设备早已完成“体检”,换上耐高温高负荷配件,让灌溉用水“随需随供”。
(文/王晗 付荟莹 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