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盐巴”般的深情——湖南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与山南的故事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7-15 07:43 【字体:

  从湘江到雅江,从湖南到山南。三载寒来暑往,湖南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圆满完成援藏使命,载誉归来。

  7月12日,湖南省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听取援藏工作队工作汇报及援藏工作队员交流感受体会。

  3年前,湖南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跨越千里,带着资金、项目、先进理念与前沿技术来到雪域高原,用脚步接力丈量山南大地,用汗水继续浇灌高原梦想。

  座谈会上,8位援藏干部人才代表,讲述了他们在雪域高原书写的动人篇章。

  因地制宜,填补空白

  产业,是发展的血脉。湖南援藏人深知,唯有深挖“湖南所能”与“山南所需”的交会点,方能激活高原潜能,填补产业空白。

  招引项目,谈何容易?株洲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长,时任扎囊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覃志名道出了心声:上百次探寻资源契合点,数十次奔波内地招商,无数个深夜研讨方案……终于,10余家制造企业跨越山海,在扎囊县安家落户,一举填补了“高原制造”的空白。其中,中车株洲所打造的西藏首个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让“西藏造”的清洁能源装备傲然屹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桑日县,岳阳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队长,时任桑日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曹超和队员们接续奋斗,打造了一个集种植、观光、酿造于一体的现代化葡萄产业园。

  2024年,桑日县葡萄产量1100吨、产值6400万元,其中产销葡萄酒30万瓶,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超2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融合”是喻智慧在山南干事创业的关键词。时任山南市科技局副局长的她,与队友们探索了“产业+龙头+项目+团队”模式,精准引入有机果蔬、益生菌、藏香猪等产业。如今,印遇龙院士团队已深深扎根高原,藏香猪全产业链蓝图呼之欲出。

  “高原有资金支持,内地有人才团队,融合好了,人才来了,产业就发展了。”喻智慧感叹。

  3年间,41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71家企业扎根山南,80.7亿元投资如源头活水,进一步滋润了这片古老而充满希望的土地。

  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在山南市,“毛医生”是家喻户晓的称谓。因为来自毛主席家乡,所有湖南援藏医务人员都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毛医生”。

  座谈会上,省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时任山南市藏医医院副院长江志超动情描绘:手术台上,缺氧让双腿颤抖,他们咬牙坚持;漫漫长夜,高原反应折磨得辗转难眠,青丝悄然染霜……

  然而,正是这群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卫士,3年接诊5万余人次,完成手术600余台(其中高难度手术180余台),开创70余项新技术,足迹踏遍山南12个县市,上百次深入最偏远的牧区义诊,将健康送到牧民帐篷前。

  援藏不在一时而在长久。湖南“组团式”医疗援藏的核心,是为山南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们手把手培养出500余名本地业务骨干,让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雪域高原深深扎根。

  “援藏先援教”,湖南已坚持二十余载。如何打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校长、时任山南市第三小学校长袁泽雄的答案朴实有力:请湖南名师“进藏送教”,传经送宝;送本地骨干“赴湘取经”,沉浸学习;师徒结对,“手把手”传帮带;借力“长沙基础教育网络联校”,云端共享优质资源……耕耘终有收获,山南三小升学率连续三年领跑市直学校。

  为了让更多高原雏鹰翱翔,湖南积极推动望城一中代培班、湖南一师师范班扩招。如今,山南在湘代培班总人数达440人,在湘西藏学生总数已超7500人。知识的桥梁,托举起雪域高原明天的希望。

  “南南”牵手,情谊绵长

  援藏岁月,刻下的不仅是功绩,更是心与心碰撞的温暖印记。

  当长沙援藏工作队队长,时任贡嘎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雷凌湘得知贡嘎县新生儿死亡率远高于内地时,他和队友们的心被揪紧了。打造西藏首家高原产儿协同中心,构建全周期保健闭环,升级硬件,设立待产中心……一系列硬核举措落地生根。

  2024年,捷报传来:贡嘎县新生儿实现历史性“零死亡”!妇女儿童“家门口”看病率翻倍增长。“群众的笑脸是最高奖赏。紧盯民生小事,心怀‘国之大者’,幸福和感恩便在其中。”雷凌湘的笑容里满是欣慰。

  常德援藏工作队队长,时任隆子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熊世成深情回忆:义诊时,藏族老阿妈将医生的手轻触额头,无声的谢意重若千钧;修路现场,老阿爹捧来热气腾腾的青稞面,暖了胃更暖了心;隆子机场建设遇阻,队员们苦学藏语、深入农家解心结,终使银鹰如期翱翔蓝天……点点滴滴,汇成汉藏一家亲的永恒旋律。

  作为省第十批、第十一批援藏工作队领队,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白云峰深知高原工作的艰辛与荣光:“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面对招商引资难,他们建起西藏首个智慧招商云平台,探索“飞地经济”;破解“藏品出藏”难,新建4个展销基地,助高原珍品亮相中部农博会、湖南旅发大会;化解招才引智难,柔性引进177名人才、2个院士团队,送山南专技人才赴湘淬炼……每一步,都诠释着湖南援藏人的担当与智慧。

  藏族有谚: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湖南援藏人的故事,是“茶与盐巴”谚语的最新注脚——他们带去的不只是项目与资金,更是融入血脉的深情;他们留下的不只是发展的基石,更是湘藏两地人民心手相连、共创美好未来的动人篇章。

  (文/张璐)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喻琢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茶与盐巴”般的深情——湖南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与山南的故事

3373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