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因身处最基层,居民大事小事都要管,被称为“小巷总理”。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区是前沿阵地。“小巷总理”们每天走街串巷排查、宣传,为隔离群众送温暖,以“逆行者”姿态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小管家、安全卫士、应急小分队,构筑防控坚固“长城”
“大家好,我是‘防控疫情小管家’吾汝丹,你有什么需要,我们会尽力满足……”近日,不少湖北返长人员收到这样一条温馨的微信。
面向湖北返长人员,长沙市天心区青园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开展“防控疫情小管家”服务。“小管家”由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以一对一方式与服务对象家庭建立疫情防控微信群,以便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帮隔离家庭提供购买食物、药品等服务。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长沙市各社区想方设法出硬招。
芙蓉区东屯渡街道白沙湾社区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建立防疫安全卫士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化身防疫安全卫士,主动认领楼栋,每天戴着小红帽、红袖章,背着小喇叭,穿梭在街巷,摸排、宣传、服务……
浏阳市中和镇有32支由党员干部、志愿者组成的防疫应急小分队,他们24小时值守,白天是疫情防控一线“战斗员”,排查、登记、宣传;晚上是回应群众关切“解惑员”,答疑解惑,守护平安。
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利用“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资源,录制了一批疫情介绍、防控须知、生活指南等内容的音频,定期发送到居民手机上,实用又温馨。
“代办员”“勤务员”“打更人”,只为守护群众安全
“在口罩紧缺的特殊时期,陈书记送来这批口罩,真是太及时了!”1月30日,长沙县江背镇梅花社区小塘组居民彭秀珍拿到口罩,高兴地说。
当天,梅花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建良把价值5.6万元的2万只防护口罩,捐给社区群众和防疫一线工作人员。
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陈建良全天在岗值守,入户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劝阻婚丧聚餐6起。他了解到社区群众防护用品短缺后,自掏腰包,设法买来2万只防护口罩,捐给一线工作人员和社区群众。
“鸡蛋给您放门口啦,您把用完的口罩消毒后,放到袋子里密封好,垃圾我帮您扔,还有需要随时跟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真是太贴心了!”这是雨花区砂子塘街道金科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蒋雯与居家隔离居民赵先生的对话。
为了让居家隔离居民生活方便,金科园社区成立“帮代办”志愿服务队,为他们免费提供消毒和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每日电话询问需求,为他们代办跑腿。
宁乡市大屯营镇白洋村党支部书记成建军,当起了居家隔离村民的“勤务员”。1月30日11时,家里有湖北返乡人员的陈大姐刚在微信群里说一句“家里垃圾快放不下了”,很快得到成建军回应:“马上到!”不一会,成建军便来到她家门口,把打包好的垃圾带走处理。15时,成建军与工作人员再次来到陈大姐家门口,放下牛奶、饼干等物资。
“疫情形势严峻,为了您的健康,我们温馨提示您,减少外出……”几乎每一天,望城区铜官街社区都会响起“打更人”提着小喇叭宣传的声音。
铜官街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地形地势复杂,很多地方宣传车进不去。社区便专门成立“打更人”志愿者队伍,手提音响爬坡走巷做宣传。
不敢回家、忍痛工作、晚上安排父亲透析,因为肩上有责任
1月31日,长沙县湘龙街道湘滨社区党总支书记孙杰忙得像个陀螺。将口罩、手套、酒精喷雾、温度计等医护用品分发到社区干部手中,孙杰反复叮嘱:“医护用品比较紧张,请大家节省一点用,科学使用。”
“没办法,社区内都是大楼盘,居民多,只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实再做实,做细再做细。”孙杰告诉记者,他从春节前就开始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整个春节没有休息。他怕自己接触的人多有风险,不敢回家,睡在社区办公室。
“老书记,你刚做完手术,还是要多休息。”“不打紧,一个小手术,扛得住。”1月27日,刚做完结石手术的望城区靖港镇众兴社区党总支书记肖龙辉不顾同事劝阻,依然活跃在疫情防控一线。
“作为一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肖龙辉大年三十晚结石发作,他忍痛坚持工作,农历正月初三下午才去做微创手术。术后顾不上休息,又赶到疫情防控一线。
岳麓区含浦街道含泰社区党总支书记阎茂林最近将85岁老父亲的透析安排在晚上,下班后送父亲去医院,半夜才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又到防控一线工作。
(文/曹辉 张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