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澧秋色满画图——常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9-26 07:56 【字体:

  国庆节前夕,驱车穿行于沅澧大地广袤的田野,我们深深陶醉在那无边的秋色里了。

  层次无限丰富的浓烈而明丽的色彩,把乡村装点成了一幅壮阔无垠的图画。在这图画中,金色的稻田、碧绿的果园、茶园,深青色的水面是大的色块,四通八达的黑色或浅灰色的乡村水泥路、沥青路、清亮的河流是灵动的线条,由一栋栋红顶白墙小洋楼组成的民居村落,点缀在大块的秋色里,显得格外生动。

  到处氤氲着田园的清香,到处透露着丰收的气息,到处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略行动,点亮了沅澧大地的秋色!常德市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力而深刻地改变着广大乡村的面貌,一个个世外桃源般干净、美丽、恬静、富足的村落在涌现,昭示着一种无比动人的前景、让人无比憧憬——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该是一番怎样的模样!

  乡村振兴  要在高位推动,重在示范引领

  村民休闲广场华灯绽放,树木扶疏;宽阔的村道干净整洁,两旁摆放着不同颜色的分类垃圾筒;村部文化墙装饰精美,诗意盎然;幸福屋场家家窗明几净,花树错落;百姓大舞台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走进鼎城区草坪镇三角堆村,顿觉春风拂面,心旷神怡。

  没想到,这个美丽的村子2017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是常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催生了它的沧桑巨变。政府的投入、乡贤的资助、村民的努力,是烧旺的三把火。火龙果、优质稻、黄花菜、油茶四大产业兴起,让村集体和村民摆脱了贫困。人居环境大整治,让村里的面貌脱胎换骨。乡村文化的兴盛,让村民抖擞起了精气神。

  它的蜕变,得益于常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高位推动,重在示范引领。因而形成春风浩荡之势,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在此之前,常德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任政委,巿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任指挥长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创新建立了“1+X”制度体系,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纲领,围绕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农房建管、乡风文明、平安创建等重点内容,分别出台完备的制度体系,构建起常德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

  常德把“办点示范”办成了快速推进的“金光大道”。在加快全域规划编制的同时,按照“片区示范、百村创建”的思路,采取“市县领导联建、区县领导联办、部门组队帮建”的方式,重点推进了“4+9”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其中市县(区)共建桃花源、柳叶湖、西湖和西洞庭“四大示范片区”,9个区县自主创建1个示范片区。示范片区按“产业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扎实、乡村风貌颇具特色”的原则选定,涉及村居190个、总面积1307.25平方公里。目前,示范片区建设规划基本成形,部分项目已经形成建设实物量。

  乡村振兴  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破题

  金风送爽,荷叶田田,杨柳依依,水鸟翩翩。环绕荷塘,是一条红色瓷砖砌就的游道;荷塘之前,是若干个木质栏杆环护的观景台……

  这是津市毛里湖上游不远处的一处乡村旅游新景观。它的主人,是白衣镇两个社区白衣庵社区和石板滩社区的居民。

  一年多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13家藠果厂环绕在河滩的周边,厂子的废水连同三个村(社区)的生活污水直排河沟,日夜不息向毛里湖滚滚而去;河滩上,还有一处垃圾堆放场,臭气熏天,蚊蝇飞舞。

  变化开始于常德全市轰轰烈烈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行动。

  周德睿认为,乡村振兴,必须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起,从这里破题。农村没个好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常德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清单》《2019年全市“厕所革命”建设任务安排》《2019年常德市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户用厕所改(新)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规定,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曹立军更是深入乡镇,调研督导,亲自当起了“规划师”。常德各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各乡镇因地制宜,整治农村环境,绘出乡村美景。

  在白衣镇的这个“龙须沟”,一场系统性的整治行动次第铺开:关闭全部13家藠果厂,另选新址引进台商,建起高标准的有现代环保设施的大厂;清理垃圾堆,建立垃圾转运站,建起户分类、村收集、中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清运一条龙;溪沟两边两村(社区)各建一个污水处理厂;在溪沟上游,建起生物净水池;清淤扫障,种上200亩荷花……一个村民休闲公园、乡村旅游景点就此惊艳田野!

  今年上半年,在常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常德1980个涉农村居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3.7万吨、清除卫生死角8.2万处、清除村内塘沟2.5万处、治理黑臭水体567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6.6万吨、整治空心房12998间、拆除违章建筑2.09万处。农村环境多年的顽瘤痼疾一扫而清。

  与此同时,农村厕所革命在快速推进。目前,全市农村居民138.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1%。2019年全市改厕任务为113805户,截至9月中旬,已完成任务55%。

  集镇面貌也焕然一新。据统计,全市10个综合整治试点乡镇,累计投入资金近4.39亿元,清除垃圾4.5万吨、清理墙面广告近12.4万平方米、施划停车位2914个,推进控违拆违,彻底根治了集镇乱搭乱建问题;规范店外经营,下大力气取缔了“马路市场”;逐步推进“管线杆”治理,对集镇供电、通信等线缆进行整改,切实解决了农村集镇“蜘蛛网”问题;定点划线停车,施划标识标线,规范车辆停放,杜绝了乱停乱靠现象,集镇 “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变。

  见到实效、尝到甜头的农民们,享受着神清气爽的新生活,个个成了环境卫生的精心呵护者。据了解,垃圾分类已在常德全市农村普遍推行。

  9月20日下午,我们正坐在津市白衣镇白衣庵社区刘功柱老人家清爽的小院里聊天,突然一位老妇飞跑进来,拿起扫把扫起落叶来,她一边扫一边喃喃自语:“今天都扫三遍了,还是有这么多落叶。”村主任刘康波连忙介绍:这是女主人,听说来客人了,赶紧回来打扫卫生。正说着,刘功柱老人把一本“绿色存折”拿过来了。“你们看,上交分类垃圾可以抵钱,我的存折上有72元余额了呢!”

  从津市、到桃源、到鼎城,一路上我们参观了无数的农家小院、乡村广场,到处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它们干净得甚至让来客不忍心丢下一个纸片、一个烟头!

  秋阳下,沅澧大地焕然一新。而这,只是乡村大变革的开始。

  乡村振兴  做好富民产业这篇基础性文章

  走进桃源县茶庵铺镇松阳坪村,就像走进了一幅山水画中。

  武陵山、雪峰山余脉两山夹峙,远望峰顶,云雾迷蒙。清清夷望溪抱村而过,成群的白鹭在小河的上空翩翩起舞。站在空旷的松阳湖广场眺望,四围都是青翠的茶园,村民的房子都被茶园包围,全村绿意葱茏,茶香弥漫。多数村民建起了漂亮的别墅式楼房,外墙装饰着彩绘,楼前扎有竹篱笆,篱笆下是盛开的鲜花。经过集中环境整治,村子俨然成了一个大花园。

  这是一个靠茶产业富裕起来的村庄。全村有7000多亩装有各种科技设施的标准化茶园,亩均收入好的年景达5000元以上,一般也在3000元以上。

  茶产业不仅给这个村子带来了财富,也给整个茶庵铺镇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茶庵铺因种茶历史悠久,乃茶马古道驿站、佛教香火兴盛、古商铺众多而得名。立足这一深厚资源,他们正在大手笔打造“茶旅小镇”。目前,全镇茶园面积发展到6.8万亩,占耕地面积80%,共有69家茶叶加工厂,37家相关销售服务企业,一年茶产业产值过10亿元。今年来,镇里已投入1.3亿元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有近5亿元从事茶业或旅游开发的社会资本引了进来。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常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

  常德高举“常德品牌·中国品质”旗帜,大力推进产业立市三年行动,努力打造常德健康食品千亿产业。一是培强主体创品牌。深入实施“百企千社万户”工程,开展“全市百名农口领导干部服务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动,培强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主体。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45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0家。二是推优提质树品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精细农业,加大产品推优力度。成功打造“常德香米”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全市高档优质稻面积达220万亩,“常德红茶”“常德茶油”“常德米粉”“常德中华鳖”等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提速,全市 “三品一标”累计认证总数达到1588个。三是搭建平台推品牌。充分利用各类节会展会,推进优质农产品“三进”活动,搭建农产品品牌营销平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去年11月份以来,成功举办了“常德品牌·中国品质”常德品牌农业推介长沙、深圳、上海、北京等系列活动,签订协议212个,协议金额超过329亿元,促成了一批大型农业招商项目落户常德,活动情况得到众多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推介。

  乡村振兴  打造乡风文明、乡村文化兴盛的风景线

  津市白衣镇一栋闲置的办公楼今年初改造完成,成为了一座文化楼,这里有镇历史展览,有先烈事迹陈列,有学生学习乐器、舞蹈的教室,有青年、妇女活动的场所。好几面墙上挂满了志愿者的照片,还有各类群众中典型人物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而在不远处的白衣庵社区,一间藠果加工车间被改造成了“五德礼堂”。这里是社区居民统一举办喜宴的场所。根据居民公约,只有嫁娶、生子才能办酒,且每场不得超过20桌,随礼者每人不得超过200元。

  穿行在常德各地乡村,我们时时被各种勃然兴起的新文化、新时尚,被随处可见的村民小广场上的欢乐,被农民脸上洋溢着的质朴幸福的笑容所感染、所感动、所鼓舞。

  鼎城草坪镇村村建起了百姓大舞台,村村办起了农民春晚。每村都有三五支农民演艺队伍,全镇共有37支专业歌舞队,从业人员达900多人,每年演出收入达到4000万元。

  近年来,常德涌现出了石门“美丽乡村夜讲坛”、澧县牌楼村“道德长廊”、鼎城沧浪坪村编修村志、临澧同心村谱写《同心村歌》等乡村文化品牌。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常德乡村振兴中文化、文明的提升和蝶变——

  目前,常德全市农村已全面建立完善“两委三会”制,爱卫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文化艺术团、产业发展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已经普及。

  全市2262个村(居)中,有2216个村(居)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有2187个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有205万余名普通群众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

  在醉人的秋色里,我们看到,沅澧大地的广大乡村正在靓起来、富起来、文明起来、欢乐起来!

  (文/周勇军 姜鸿丽 赵新国 陈志兵)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曹茜茜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沅澧秋色满画图——常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笔

1046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