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理解“四稳”之首加力稳就业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5-16 19:12 【字体:

  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加力推进稳就业相关工作。据了解,5月份,各地教育部门将举办省级招聘活动250余场,预计提供岗位数超90万个;各地高校将举办校园招聘活动近3000场,预计提供岗位数超200万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也召开会议,部署推进加力扩围实施以工代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工作。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达到1222万人,脱贫人口务工规模需要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还要保障相当数量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得益于经济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升级以及稳就业政策发力,今年以来就业大局保持了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当前,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多挑战,也给稳企业稳就业带来新压力。

  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稳岗扩岗政策密集推出,释放出稳就业的鲜明信号。3月底,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方案,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4月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近期,人社部会同财政部下拨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保障。对于稳岗返还、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涉企政策,有关部门表示将加快兑现存量政策,加快推出增量政策。

  不难看出,“加快”“加力”,是当前稳就业工作的两个关键词。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就业”被放在“四稳”之首。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在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背景下,稳就业就是稳信心、稳预期、稳大局。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已进入关键期,稳就业要与时间赛跑,在政策落地上突出及时精准,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确保直达群众和企业。

  稳就业要与时间赛跑的另一层含义,是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稳就业被赋予更丰富内涵。“稳”不是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通过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为就业岗位挖潜扩容,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消费新热点,成为就业新引擎。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康养托育等服务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工程师、机器学习、AI工程师岗位需求同比增长均超过30%;在线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养老看护和居民服务行业的招聘需求分别同比增长43%、35%、17%和10%。从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旅拍定制师,新职业新工种正不断“上新”,为求职者特别是年轻人打开就业新赛道。要继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更多就业新增长点。

  另一方面,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基本民生服务提供,有助于释放基层岗位潜力。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度高、就业容量大的特点,能够广泛吸收不同学历、不同技能的群体,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我国近3亿农民工中,2024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54.6%。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重大工程投资大、周期长、产业覆盖面广,是拉动就业的“扩增器”,要发挥好重大工程项目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施以工代赈方式,促进更多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文/熊丽)

信息来源: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朱格林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经济日报:理解“四稳”之首加力稳就业

3367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