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绿脉绘就新图景——常德市鼎城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1-22 08:21 【字体:

  沅水潮涌,绿脉绵延;善德之地,生机盎然。

  “十四五”以来,常德市鼎城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2340平方公里沃土,在73万人民群众的同心耕耘中,绘就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秀美画卷——

  从石板滩石煤矿坑的生态蝶变到花岩溪的白鹭齐飞,从枉思河的清水潺潺到港中坪的农文旅融合,绿色成为鼎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活力成为鼎城区生态文明的动人注脚。

  五年砥砺,硕果盈枝:2022年,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2023年,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生态环境质量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殷殷嘱托、提神鼓劲。2025年6月5日,鼎城区美丽乡村建设入选美丽湖南建设典型案例,成为全省生态振兴的标杆样板。

  制度固本 立根铸魂护生态

  “十四五”开局,鼎城便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区发展战略全局,区委、区政府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写进每年区委经济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制度固本、以规划领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治理体系,为生态保护筑牢“四梁八柱”。

  一叠叠厚重的文件见证着制度建设的坚实步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0-2024年)》《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等纲领性文件,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等系列制度构建起全域覆盖、权责清晰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框架。

  “我们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为发展装上‘绿色导航’。”鼎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环保工作,以考核“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形成“区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

  规划引领,航向不偏。立足“洞庭湖西滨、沅澧两水穿境”的地理禀赋,鼎城区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7411.88公顷生态保护红线,完成8处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以及3条省管河流、3条市管河流、19个区管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构建起“一屏一带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让生态保护有规可依、有界可循。

  在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空气质量和生态监测数据。“我们对自然保护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守护这里的每一棵草木、每一只飞鸟。”公园管理处负责人指着远处成群的白鹭介绍,如今这里已成为珍稀鸟类的乐园,“花溪鹭乡”更是誉满潇湘。

  全域管控,防线牢固。鼎城区建立区、乡、村三级环保监管网格,配备专职巡查员、保洁员,实现生态监管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在制度引领与网格联动下,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持续提升,“人人都是生态守护者”成为广泛共识,广大群众用实际行动为生态保护注入磅礴力量。

  铁腕治理 绘山绣水换新颜

  “以前这里污水横流、草木枯黄,连鸟儿都不愿落脚,现在简直是世外桃源!”初冬时节,我们在石板滩镇兴隆桥村党总支书记曾勇的带领下,来到石板滩镇原石煤矿区,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坑变身湛蓝湖泊,犹如镶嵌在山间的“宝石”;曾经裸露的山体被油茶林、苏丹草覆盖,与太阳山森林公园连成一片“绿海”。

  石板滩石煤矿区的生态蝶变,见证了鼎城儿女铁腕治污的决心。矿区曾是鼎城生态修复的“硬骨头”,“三年大会战,出动机械3.8万台次、劳动力4.6万人次,处理积水近700万立方米,回填覆土500多万立方米。”曾勇介绍。这一生态治理案例被中央整改办作为先进典型全国推介,入选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并高居榜首。

  “十四五”期间,鼎城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精准施策、综合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破解生态治理难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蓝天保卫战,打出“组合拳”。专业巡查队伍24小时不间断管控污染源,施工场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控措施,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利用、离田收储模式,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路径。鼎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获常德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鼎城蓝”成为群众最直观的生态感受。“以前露天焚烧秸秆比较普遍,既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灾。现在秸秆打捆离田能卖钱,‘二次灭茬’粉碎还田变肥料,空气一年比一年好!” 双桥坪镇种粮大户梅云清的感慨,道出空气质量改善的民生温度。

  碧水保卫战,筑牢“生命线”。以沅江流域治理为核心,鼎城完成298个入河排污口排查,划定76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沅江鼎城段获评“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2条样板河湖建设经验全省推广。2025年1-9月,全区5个省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在枉思河畔,曾经的“黑臭水沟”旧貌换新颜:清水潺潺流淌,沿岸步道蜿蜒曲折,河边芦苇丛生、绿树成荫。“以前夏天不敢开窗,现在每天来散步,周末还有游客拍照打卡咧!”附近居民马女士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个投资502.22万元实施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通过“农业保水灌溉+人居环境建设”治理模式,如今不仅保障着450亩农田灌溉,每年还吸引万余人次观光休闲,成为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

  净土保卫战,守住“金饭碗”。全区完成7.5万亩受污染耕地耕种品种替代,4.1万亩中轻度污染耕地实施农艺修复,460亩严格管控区耕地改种经济作物,让“受伤土地”重焕生机。同时,鼎城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管控,完成原湘北电镀厂等污染地块治理修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2023年土壤和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五年来,鼎城大地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该区创新推行“党建引领、镇村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助力、协会管理”模式,建成省、市、区美丽乡村139个,打造了2个多镇连片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300多个“幸福屋场”“美丽庭院”,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图景。

  “对环境违法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零容忍、严处罚!”常德市生态环境局鼎城分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五年来鼎城区累计办结中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116个,立案处罚环境违法案件120余起。铁腕治理换来了生态安全,鼎城连续五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态环境污染事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绿色发展 兴业富民增福祉

  “春赏菜花金黄,夏享荷塘清凉,秋观稻浪翻滚,冬品腊味醇香。”如今的鼎城,全季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生态优势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优势。

  “现在搞生态种养,稻米卖价高,还能靠旅游、研学增收。”港中坪村“新农人”陈帅宇的喜悦,正是鼎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期间,鼎城区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推动农业、工业、旅游业全方位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农业绿色转型,结出“丰收果”。围绕“一区三片”布局,鼎城大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举措。“常德香米”“鼎城茶油” 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牌,鼎城区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绿色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

  工业绿色升级,激活“新动能”。在常德高新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的标识熠熠生辉,引领工业发展绿色潮流。“我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绿色升级,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 常德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严格实施环评审批,推动能源结构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攀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园区外,绿色动能同样充沛。2025年4月,湖南首个规模化平原混塔风电项目在鼎城并网发电,目前40台风机矗立田野,年发电量达4.17亿千瓦时,可节约标煤1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4.6万吨,为区域发展注入清洁动能,奏响绿色工业的时代强音。

  文旅绿色融合,唱响“致富经”。鼎城区依托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等优质生态资源,打造“花溪鹭乡・善德鼎城”全域旅游品牌,推出森林康养、生态露营、乡村研学等精品路线和特色产品,让“绿色家底”变成“财富密码”。2025年7月,央视《新闻直播间》直播花岩溪白鹭齐飞的绝美场景,全网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近年来广受游客追捧,成为农文旅融合的典范。2024年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港中坪村,走进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察看秧苗培育和春耕备耕进展,听取高质量推进农业现代化情况介绍,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一笔一笔算投入产出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引领航向、指明方向。

  如今的港中坪片区,锚定“一片四区”目标定位——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区、“让种粮也能够致富” 创新示范区、乡村治理创新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效应全面显现,获评全国文明村、全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入围全省乡村旅游精品廊道。

  港中稻乡记忆馆、古法馨香园等场馆开门迎客,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港中露营基地拔地而起,“稻田花路”风景如画,“沿着总书记足迹打卡和美乡村”成为热门旅游线路。“2024年我们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社)集体经济增收!” 港中坪村党支部委员代丽平介绍,2025年国庆假期游客量同比增长55%,村民们开民宿、卖特产,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态赋能,文旅勃兴。“十四五”以来,鼎城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超200亿元,生态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产业。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常德市鼎城区干部群众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将持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加快建设美丽鼎城、厚植生态优势、激活绿色动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崭新篇章!

  (文/鲁融冰 杨柠瑾 王子麟)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责任编辑: 张云荻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常德市】绿脉绘就新图景——常德市鼎城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3385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