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记者来到桃江县修山镇月明山村,田野间一排排大棚格外醒目,这是湖南大队长农业有限公司的育秧大棚。走进1号连体大棚,一边是长势正旺的辣椒,一边是培育羊肚菌用地。员工们正细心调整羊肚菌遮阳网的密度,营造最适宜其生长的“三分阳、七分阴”的散射光环境。
“前两天刚播下羊肚菌菌种,10多天后再放营养包,两个月后羊肚菌就可采摘上市了。”技术员刘凤说。
大队长农业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高贵介绍,羊肚菌是“入住”育秧大棚的第5位“客人”。大棚完成育秧后,先后栽种冬春季的辣椒、夏季的西瓜、秋季的辣椒。一个原本仅在早稻育秧时节忙碌一阵子的大棚,如今变成了全年不停歇的农作物生产“四季车间”。
高贵说,去年建成的3万平方米育秧大棚,是具有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的“智慧大棚”,国家补贴60%的建设资金。他掰着手指算起育秧大棚的经济账:去年9月在育秧大棚栽下2.2万余株辣椒,今年2月采收约3万公斤,收入超过20万元。辣椒刚下市,大棚立刻“换装”,经过翻耕、消毒,迅速转入早稻育秧阶段。秧苗出棚后,市场俏销的美都麒麟瓜、脆皮瓜便“入住”大棚,接着又栽种秋季辣椒,如今又播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羊肚菌。育秧大棚从季节性闲置向“四季车间”转型,提升了设施利用率和公司的经济效益。
大队长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当地不少农民在家门口找到稳定工作。大棚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力。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参与务工,预计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育秧大棚作为农业设施化的装备,能减少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设施化的推广和充分利用,可大幅提升农业技术集约和资本集约水平,改善生产效率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强不强,主要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不强。桃江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符呈祥说,目前桃江县共有32万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其中有15个“智慧大棚”,占育秧大棚的30%,覆盖全县15个乡镇的17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闲置育秧大棚的再利用,成为桃江县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实践。育秧大棚在育完秧苗后,充分利用起来种植蔬菜、瓜果和食用菌,形成“育秧+多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循环生产体系,实现一棚四季都“生金”。
(文/杨军 胡卫红)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