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成立工作专班,开展“陪跑式”服务,设立专项资金……
“筑巢引凤”点亮青年创业梦想
“你是贵州人,为什么要跑这么远到郴州来创业?”
11月上旬,中央、省级媒体采访团来到郴州进行大学生创业集中采访。面对这个被问过多次的问题,“90后”布依族小伙杨安仁站在桂阳县的山头,望着郁郁葱葱的油桐树林,给出了答案:“不是我要来,是这片土地留住了我。”
3年前,带着家中三代积累的油桐产业发展经验和自己攻克的油桐枯萎病核心技术,这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第一次踏上郴州的土地。“一个外地人,要在这里协调土地流转、建设技术研究院,光想想就觉得头疼。”
但接下来的经历,刷新了他的认知。
郴州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工作专班,带着他一处处勘察选址,一次次协调沟通。最棘手的土地流转问题,在专班推动下顺利解决。
更大的考验出现在油桐产业研究院的选址上。规划中的研究院场地,原是一处闲置多年的资产,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原本都不抱希望了,但专班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专班不仅帮助他解决了土地修缮资金,还争取到中央补贴。同时,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用工、用水、用电都有专人对接。
如今,通过技术改良,他们的油桐林亩产桐油从原来的400多公斤大幅跃升。创新实施的产业合作模式,还让当地农民受益。过去,农民把荒地租出去,一亩地年收入不过三五十元。现在通过“分户种植、统一收购、村组户联营共建”模式,农民以土地入股,可获得亩产收益12%的分红,收入大幅增长。
杨安仁的故事并非孤例。在郴州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驿站,这种“陪跑式”服务已呈系统化、常态化。
“刷身份证进入后,系统会全程语音引导完成拍摄。”湘南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周子雯正向来访者演示她们团队研发的“智影方舱”。
这个仅6平方米的智能医疗空间,集成了DR转CT、AI辅助体位摆位、智能诊断系统等技术,让基层医疗机构也能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服务。“单次检查辐射剂量降低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传统CT费用减少四分之三。”周子雯介绍,这套系统有效破解了基层医院的“空间小、预算低”困局。
创业驿站的同一楼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毕业的陈鑫隆,正在打包新一批发往欧洲的竹制餐具。他创建的湖南竹之源竹木制品有限公司,去年销售额达2400多万元。
“‘以竹代塑’不仅是商机,更是一份责任。”陈鑫隆坦言,创业初期曾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幸亏园区及时伸出援手,通过协助融资、提供贷款等方式给予了我们支持。”
如今,他的企业已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郴州经济开发区“牵线搭桥”,他们还与园区的阿秒光学公司联合开展激光切割技术攻关,届时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永兴县“中国银都”文创园,另一颗创业新星正冉冉升起。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崔雪飘创办的悦赢银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今年七夕节创下了单场直播营业额突破400万元的佳绩。
“我刚创业时,市、县专班就落实了‘五个一’帮扶机制。”崔雪飘细数着享受到的帮扶政策:一名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一个部门牵头帮扶、一家规上企业结对帮扶、一名产业导师指导领路、一名专职陪跑员全程陪跑。
崔雪飘说:“免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量身定制创业计划、解决产品供应渠道、免费提供摄影团队等政府支持,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15万余元。”
这些青年创业者的故事,共同勾勒出郴州创新创业的生动图景。共青团郴州市委书记续立智介绍,2022年1月至今年10月,郴州市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达2803家,其中企业1545家。今年5月至10月,连续6个月新增大学生创办企业数在全省位居前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梦想奔赴郴州。
支撑这些青年创业者的,除了温情的服务,还有真金白银的投入:郴州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给予贷款实际利率50%的贴息支持。
如今,成片油桐林在湘南的冬日里静静生长,深绿的叶片下,新的生机正在孕育。正如这片土地上的创业者们,在适宜的土壤中深深扎根,静待春来。
(文/刘家璇)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