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区15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联动,形成“矩阵式医联体”,打通跨机构转诊壁垒——
小病无忧,大病不愁
身着蓝色马甲,拎着出诊包,骑上电动车,穿行在湘潭市雨湖区昭潭街道的街巷里。这是昭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刘彦博的日常。11月5日,刘彦博来到富民城社区刘冬元老人家中,为他更换导尿管。
87岁的刘冬元,是一名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长期受排尿困难困扰。刘冬元说:“以前每个月最发愁的就是去医院更换导尿管。每次都得提前预约、排队等候,推着轮椅上下出租车,在医院一待就是大半天,自己受累,家里人也折腾。”
2023年12月,刘冬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刘彦博每月定期上门为老人更换导尿管。此外,刘彦博还为老人测量血压,仔细询问近期身体状况,记录健康数据。
“不用奔波,不用排队,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刘冬元说。
雨湖区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刘晓红介绍,该区已组建196支家庭医生团队,全区老年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签约人数达12.1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80.2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2024年度省级绩效评价中排名第一。
“小病找家庭医生,大病可以转诊至上级医院。”刘彦博说。10月底,富民城社区一名90多岁的老人突发胸闷、气短症状。由于情况不乐观,刘彦博立即联系联点医院——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转诊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家庭医生与市级医院高效顺畅的“双向转诊”模式,不仅把优质医疗服务送进了偏远地区和不便出门的居民家中,也为急重症等重点人群搭建起一条直通上级医院的健康“快速路”。该模式是雨湖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基层医疗机构“边缘化”困局的一个缩影。
雨湖区按照湘潭市委、市政府“把一个区域当一个医院来打造”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理念,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精准分级诊疗为目标,全区15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联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资源互济、有序转诊的“矩阵式医联体”,打通了跨机构转诊壁垒。
“矩阵式医联体不仅畅通诊疗渠道,还带动基层诊疗技术规范化提升、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成长。”雨湖区长城乡卫生院副院长周水明介绍,最初,市二医院安排由10多名专家组成的团队下沉到长城乡卫生院,全部参与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市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鑫已驻守长城乡卫生院近3年,针对乡镇慢性病患者较多的问题,对基层医生开展规范化管理培训,指导合理用药,解决对疾病认识不足及用药误区等问题。
“长城乡卫生院的李文娟是我手把手带的徒弟,这两年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时候能独当一面。”李鑫说。
市二医院还为长城乡卫生院积极争取医保政策。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二级医院专家服务,花费按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且按照卫生院政策报销,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仅为市级公立医院平均费用的一半。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从2022年到2024年,雨湖区基层诊疗量占比由44.38%提升至67.48%,与此同时,群众看病就医的门诊、住院均次费用3年内分别下降12.86%、7.23%。
(文/蒋睿)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