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湘中崛起势正劲——娄底市建设“材料谷”硕果盈枝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1-06 08:40 【字体:

  5年来,娄底市举全市之力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坚持“走出去、争项目、拼经济”,培育发展“三钢三电一钛”新兴产业,实现从钢花四溅的“十里钢城”到星光璀璨的“材料谷”华丽转变,湘中大地崛起势头正劲。

  产业底座坚实雄厚

  金秋时节,“材料谷”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大干快上热潮。半个多月前,总投资99.8亿元的3个钛材料产业项目和总投资439.15亿元的128个优质娄商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为娄底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大项目在,好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十四五”期间,娄底大抓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年产千万吨粗钢、螺纹钢向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三钢”方向精准延链,同步发展电机、变压器、家电“三电”及钛产业生态。

  娄底构建“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负责、层层压实”的责任体系,推动项目建设“力度大、进展快、效果实”。

  涟钢冷轧硅钢、湖南宏旺、三一百亿油缸、VAMA、爱派尔智能制造等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娄底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强钢、汽车板、电工钢、液压油缸、压路机、紧固件生产基地,产业底座越来越坚实雄厚。推动硅钢产业从无到有,硅钢产能占全国16%,崛起成为中部第一、全国第四的硅钢生产城市。

  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总投资73.75亿元的梅山灌区项目全面开工建设。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条新高速公路纳入省级规划,桥头河通用机场正式投运,涟水复航、民用机场、高铁等项目稳步推进,“公铁水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成型,区域发展基础保障能力增强。

  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星源恒电电气有限公司、娄底电机产业园……10月16日,湖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在娄底召开高规格的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的这些企业项目,都是“十四五”时期娄底培育发展起来的硅钢产业链上企业代表。

  有“十里钢城”之称的娄底,依托千万吨级的传统钢铁产业规模,构建出一条从“粗钢——硅钢基板——硅钢成品卷——电机、变压器零部件和家电”的硅钢到“三电”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的形成,仅用了2年时间。

  “十四五”时期,娄底市以涟钢为龙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提质。涟钢1580热连轧项目投产,使涟钢成为国内最大的硅钢基板供应商。以该项目为基础,娄底先后引进浙湘电磁、湖南宏旺、涟钢电磁和湖南金磁等4家硅钢生产企业,延链招引130户硅钢下游加工应用企业。目前,娄底具备450万吨硅钢基板、350万吨成品产能。

  聚企成链,聚链成群。硅钢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吸引一批“三电”企业。2024年,娄底签约“三电”项目73个,引资约279亿元,开工建设及投产“三电”项目60个。今年1月至10月,娄底又新签约“三电”项目67个,签约金额约281亿元。娄底在紧邻涟钢的娄底经开区规划建设硅钢产业园、电机产业园,粗钢、硅钢基板本地消化率分别达100%、65%,集群效应明显。

  钛是金属“新贵”,而钢、钛产业设备通用率达80%。“十四五”末,娄底市乘势而上,明确以钢带钛,选定钛产业作为新的增长极。今年3月娄底集体签约钛材料招商项目57个,总金额423亿余元。前不久,投资50亿元的湖南宏旺年产10万吨高性能钛材冷轧及复合材料、钛合金结构件项目等多个钛材料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新的千亿级产业扬帆起航。

  目前,娄底“材料谷”规上企业521家,预计2025年实现营收2000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营收的80%以上。钢铁新材建成千亿产业,正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硅钢“三电”加快向千亿产业迈进,铁基非晶材料填补湖南空白,深度融入全省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

  美好生活可感可及

  “一滴水”折射大民生。“十四五”期间,娄底以建设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为契机,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91.11%提高到96.16%,惠及农村人口达322万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5年来,娄底市每年安排约75%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省率先设立“一站式”劳动保障维权中心,建立欠薪防控闭环体系,累计为17974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1.9亿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5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5年来,娄底市新改扩建中小学130所,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4341个。打造“近悦远来”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246处,养老服务总床位达31988张。连续21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21年的113元每月提高至176元每月。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800元每月。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2.2万元提高至2024年的2.8万元。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率、PM2.5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文/肖洋桂 李梅花 戴威伟)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喻琢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娄底市】湘中崛起势正劲——娄底市建设“材料谷”硕果盈枝

3384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