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三资”整治使出绣花功夫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10-30 07:33 【字体:

摸清20亿家底,清缴百万资金护航乡村振兴

衡南“三资”整治使出绣花功夫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乡村发展的家底。管好用好“三资”,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乡村治理成效的政治问题。

  近年来,衡南县将农村集体“三资”集中整治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聚焦“清、查、管、督”四个关键环节,连续4年开展专项整治。

  截至今年10月,全县累计整改问题1269个,清缴追回资金102.95万元,为村集体摸清了家底、管好了“钱袋子”,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清”字筑基,一张蓝图摸清20亿家底

  “过去,村里有多少钱、多少地、多少资产,常常是一笔糊涂账。现在不一样了,县里带着我们一样样清、一笔笔核,大家心里都亮堂了。”谈起“三资”清理带来的变化,一位村支书深有感触。

  2022年,衡南县将“三资”管理工作纳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重点推进。2023年,衡南全面启动“三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制定翔实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摸清底数是第一步。全县利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系统,采取“线上统计调度、线下指导论证”的办法,建立起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对全县23个乡镇(街道)、399个村(涉农社区)的集体资源、资产进行了一次全方位“体检”。

  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阅历史账册,确保做到账实、账证、账账、账表“四相符”。

  截至目前,一幅清晰的全县农村集体“家产图”已然绘就: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0.28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381.07万亩,其中农用地341.05万亩。这笔沉甸甸的家底,为后续的精准管理和盘活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摸清家底的同时,衡南县注重将“三资”整治与乡村发展要务协同推进。一方面,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投资国债资金1.87亿元用于6.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实施该县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村容村貌与“三资”管理同步提升,共同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查”字开路,较真碰硬整治“一场一社”

  在“三资”整治过程中,衡南县将目光投向了数量庞大但良莠不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35家、家庭农场2320家,但其中混杂了部分“空壳社”“僵尸社”,存在章程制度不全、财务账目不清、甚至套取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

  “有的合作社只有一个营业执照,办公场地、生产基地、生产设备全都没有,成了‘皮包社’。”衡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衡南县出台《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地毯式”排查。

  在整治过程中,县农业农村局同步建立起一套覆盖粮食种植、水果种植、畜禽养殖、社会化服务等八大类别的合作社主体名录库,并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我们每半年更新一次名录库,未正常经营的合作社自动退出。”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涉农项目实施、惠农资金的分配原则上在名录库中选择主体,未入库的一般不得申报。”

  这项机制在实践中展现出其温度与精度。

  2024年,在全县社会化服务主体遴选过程中,硫市镇忆鑫农机合作社因乡镇摸排疏漏,一度未被纳入摸底名单。县农业农村局在实地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经严格核查后,及时将其补录进库。“真是多亏了他们下来核查,我的合作社才没有被漏掉,赶上了这趟惠农‘班车’。”负责人刘启钢的话语中充满感激。

  随着整治工作持续深入,成效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空壳社”“僵尸社”366个,对247个运行不规范的合作社提出整改意见,引导573个无实际种养基地的家庭农场自愿申请注销,有效净化了发展环境。

  “管”“督”结合,建章立制谋求长效长治

  整治不是终点,防患于未然才是关键。衡南县在“查”的同时,更加注重“管”与“督”的长效机制建设。

  在“管”的方面,重点推动制度建设。县农业农村局先后出台《衡南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衡南县村级小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针对收坐支、虚假列支以及白条入账、违规使用集体资金、违规发放补贴等突出问题,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监管框架。

  在“督”的方面,重在常态长效。县级成立了4个督导组,分片对各乡镇进行多轮督导,建立问题清单、线索清单、责任清单“三本台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下发《整改函》强力推动。及时开展“回头看”,坚决杜绝数字整改、纸面整改。

  同时,创新监督方式,线上利用“湖南省农村财务管理”平台进行随机抽查和数据分析预警,对发现异常的村,线上及时下达督办函,线下第一时间专项核查。前期通过线上筛查,已核实问题7个,涉及资金59.98万元。

  对问题突出的重点村,则实施“驻场解剖麻雀式”检查。云集街道渡口村经过深入“解剖”,查处问题线索10条,整改后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至19.6万元,成为监督促发展的典型例子。

  四年来,衡南县“三资”整治从集中攻坚走向常态长效,真正实现了“微权力”受监督、“微腐败”无处藏,为乡村振兴的航船拨正了方向、鼓足了风帆。

  (文/曾愉捷  倪新成  邹高峰)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唐媛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衡阳市】衡南“三资”整治使出绣花功夫

33836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