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湖南攸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厂房林立、塔罐耸立。地博光电、澳维膜科技、艾硅特新材料等企业车间机器轰鸣,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这里正成为湖南中部县域产业转型的“活样本”:一座曾以煤炭闻名的县城,正在重塑自己的产业版图。
近年来,攸县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等发展思路,推动产业园区特别是高新区在产业结构、产业链条与产业环境上的转型升级。这让新材料、精细化工、涂料、特色农产品加工、“地理标志”品牌等成为了攸县改革发展的爆发点。
攸县通过对“一主一特”产业的培育、深耕,让湘东大地上,一座以新材料为引擎、“高分子功能膜”为产业名片的高新区悄然崛起。攸县的变化,既是县域经济“腾笼换鸟”的生动实践,也折射出中部地区在绿色发展与产业升级中的奋力突围。
聚焦“一主一特”,延链补链强链
“我们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在攸县布局投资设厂,从零开始搭建架构,进行研发生产。通过与国内多所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把基础研发交给大学及科研院所,企业则专注工艺、生产及应用研究,从而实现了在高分子薄膜领域的技术领先,多个自主研发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湖南地博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湘桂站在摆满薄膜应用产品的展厅内说道。
地博光电二期项目去年11月建成投产后,产品仍供不应求;今年企业又启动了三期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新增6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一个由超薄光学膜带动起来的大产业,将助力攸县打造精细化工产业“生态圈”,并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攸县高新区重点打造的高分子功能膜产业集群,是湖南省唯一聚焦“膜-涂一体化”技术协同创新的高分子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12月,该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66.65亿元,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38%,居国内前列。
过去的攸县,以煤炭、建材为主,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2020年以来,攸县主动寻求变革,确立以高分子新材料、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以绿色建材、装备制造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格局,一批相关企业落户后依靠创新研发逐步壮大。
“我们不再以项目多少论英雄,而是以链条完整、附加值高低论发展,园区产业在转型中实现‘脱胎换骨’。”攸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敏介绍,园区坚持“以链建园、以园聚链、以链强企”,形成“龙头带动、配套协同”的集群式发展模式。
集群的成长并非简单的企业扎堆,而是通过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创新,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链式生态”的跃升。攸县高新区依靠建立的产业集群工作专班,统筹园区、发改、商务等多部门力量,按照“外引内培”总体思路,持续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集群。
在攸县高新区化工片区,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汽车涂料项目。企业施工负责人唐朝晖介绍,攸县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与化工基础,成为企业落户的关键。“从原料到树脂、再到涂料终端,这里能形成完整链条,产业链之间节约运输成本近20%。”
围绕松井、艾硅特等龙头企业,攸县高新区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包括树脂原料、溶剂供应、包装制备、仓储物流等环节,初步形成“原料—中间体—新材料—终端应用”的闭合链。截至2024年12月,产业集群已聚集企业70家,其中规上企业数量达60家。
园区内,优多新材成功研发的晶圆切割用高分子胶膜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而其所需的关键功能原料,正由园区内上游企业艾硅特提供;双方更携手开展环保型功能涂层膜的联合研发,让产业链的“上下游”变成了紧密协作的“创新共同体”。
类似的协同故事在园区内不断上演。地博光电生产的新能源电池绝缘阻燃薄膜细分领域全国市场排名第一,其聚碳酸酯薄膜成为松井新材生产汽车涂料膜的核心基材。而松井新材投资的涂料项目,又进一步延伸了园区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的配套能力。
这种“链式生态”不仅提升了集群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推动创新资源的高效流动。企业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共建实验室、共享研发成果、共拓应用场景,实现从材料合成、膜制备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技术自主与协同创新。
服务理念革新,政企同心提速增效
“在攸县办企业,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用求人,有人帮’,有事只需一个电话,他们立马回应‘这事交给我办’,大小事务都像办自家事一样尽心。”湖南澳维膜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观清的话,道出了园区企业的共同心声。
“心甘情愿、心急如焚”,这八字服务理念,是攸县高新区对待企业需求的服务准则。当地把营商环境视作核心竞争力、当作“头号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多个场合上表态:“服务企业,就是发展自己。”
在项目推进上,县发改局牵头大力开展项目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行“三办一问”机制,即迅速交办、高效督办、严格移办、强化问责,形成问题交办、解决、反馈闭环管理。今年以来,通过调度会、现场协调、书面交办等形式协调解决项目问题68个。
走进攸县高新区营商环境局,记者看到企业代表正在办理用地、能耗、环评手续。“以前要跑四五个部门,现在一处受理、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流程缩短了三分之一。”优多新材项目负责人罗聪说。
攸县通过建立企业需求“主动发现机制”,干部走进车间、走进项目工地,倾听企业困难、对接具体事项。这种理念转变,带来了干部作风的变化——从“等审批”到“帮落地”,从“发文件”到“解难题”。
攸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刘勤表示:“我们要求园区所有涉企部门都树立‘一线工作法’,干部只有到现场,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堵点和痛点;不是企业开口我们才动,而是发现问题、提前服务。”
理念革新,关键在落实。
对此,攸县重塑服务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从签约落地到投产达效都有专班跟进;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审批事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打通企业投资的“最后一公里”。
艾硅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攸县的厂区,是中南地区最大的UV丙烯酸酯单体与树脂生产基地之一,企业采用“免水洗”工艺,大幅降低了废水排放,该高科技项目从落地到投产仅用时不到一年。艾硅特总经理单文伟回忆说:“当时环评、能耗指标、危废处置手续都由园区专班全程代办,我们只管建设,政府比企业还着急。”
这种“解真难”的服务模式,还延伸出更灵活务实的沟通机制。
晚上7点半,攸县高新区管委会会议室里,没有稿子、没有座次的“茶叙会”正在进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园区重点企业代表围坐一桌,泡一壶茶,谈发展、聊困难。会议不设发言稿,也没有主持流程,气氛轻松务实。企业反映的问题,当场记录、限时交办,后续办理情况一一公开。
“在茶叙会上,我们敢讲真话,干部也敢当面回应。”湖南昊华化工企业负责人说。前不久,该企业提出生产线扩建涉及用电指标紧张的问题,相关部门第二天就到厂里现场协调,三天内完成供电改造方案。“这种速度,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政府是在与企业‘并肩作战’。”
据了解,攸县“茶叙会”机制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运行。会议设有专门记录员,问题清单实行“周调度、常回访”的闭环管理机制;会后由县纪委监委、督查室共同督办,定期跟踪和随机抽查,确保每一条意见都落地见效。
企业加码投资,“二期现象”共赢新未来
截至当前,攸县高新区已裂变二期、三期项目的企业高达19个。优多新材二期已完成前期手续,即将启动建设;地博光电材料三期已完成规划选址、立项手续,正在开展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前期工作……
产业链布局加上优质服务的协同创新,催生了攸县高新区独特的“二期现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攸县高新区新增工业投资中二期项目占比超过六成。“企业愿意加码投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攸县未来有信心。”攸县副县长朱晶娟说道。
随着对政策、企业、产业发展的深度洞察,攸县高新区所做的不仅是响应诉求,更是预判需求。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园区对企业从落地孵化到产能扩张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前置研判和系统破解。
当松井新材提出产线用电特殊需求时,电网规划迅速介入布局;当众多企业反映物流成本高时,园区精准引进专业物流公司,实现供应链降本。这份“想企业所想”的服务意识,让企业敢于放下顾虑,大胆实施长远发展规划。
在服务当地企业上,攸县发改局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推动园区基础设施、能源配套、物流通道等重大项目提前布局。今年以来,攸县共谋划生成重点产业项目42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其中一半以上列入省、市重点建设清单。
“发改局不仅是批项目,更重要的是谋方向、抓统筹、促衔接。”攸县发改局局长聂双利表示,“我们希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让园区的每一寸土地都产生最大效益。”
“用能成本降下来,企业竞争力才能提上去,现在园区的服务越来越懂企业。”谈及攸县的惠企举措,澳维膜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企业使用园区内集中供应的能源,日常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下降14.23%,供热价格下降15.27%,企业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争取增量气源配额、实施产能补贴、升级电网设施、优化物流网络,开通网岭货运站集装箱运输业务和东莞直达物流专线,创新建立贷款企业“白名单”制度,新增贷款36.67亿元……园区聚焦用能、物流、融资三大核心领域,打出降本增效组合拳。
在攸县,“二期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产业链能级的整体攀升。随着优多新材二期、昊华化工二期、星都物流园二期等项目落地,园区产业正从“单体增量”迈向“集群增效”。
新项目普遍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如昊华化工二期采用全新升级的废气废水处理方案,实现了安全环保水平的代际提升;湖南澳维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三期项目,依靠自主研发的产品剑指“反渗透膜领域制高点”。
“二期现象”的背后是企业用持续增资为园区投下“信任票”,更是攸县高新区从传统引资走向精准选资、从“营商”迈向“赢商”的转型。如今,当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从“管理者与服从者”转变为“合伙人与共建者”;产业形态从“企业聚集”升级为“生态共生”。
企业在此不仅落地生产,更嵌入创新网络、融入产业共同体,这正是攸县高新区打造“服务高地”的真正成效——它让企业安心扎根、专注成长,让“二期”乃至“三期”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
如今,攸县正在形成一种“企业投资留得住、发展干得快、扩建跟得上”的良性循环。走进园区管委会大厅,墙上那句醒目的标语——“兑现比承诺更重要,服务比政策更长久”,正是这一变化的生动注脚。真兑现、真服务,正在成为攸县最具说服力的营商环境“金名片”。
一条链、一张服务网、一批高科技企业,串联起了攸县产业园的蝶变轨迹。
聚焦“一主一特”,攸县以产业链思维延伸深度;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效政府与服务园区;企业持续加码投资,形成“滚雪球”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攸县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靠项目,更靠体系——产业要成链,服务要成势,信心要成风。
(文/林洛頫 徐家仪)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