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刚柔相济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期间,多起案件入选全省、全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和出清的双重功能,让老厂新生
2023年5月,长沙法院陆续收到20多起涉广汽三菱的案件,涉案标的额2亿余元,多数原告申请冻结企业厂房、原材料等资产。
据了解,广汽三菱是2012年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因市场迭代一度停产,面临重组改造,但关联全国1000余家上下游企业、近3000名职工就业。任何一步走错,都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法院认为,既不能让债权人的权益“打水漂”,更不能让一个有重生价值的企业“猝死”。
于是,创新建立“三维协调机制”:司法服务沟通机制让各方诉求“摆上台面”,府院联动机制打通社保补缴等“中梗阻”,程序协同机制实现立审执破“无缝衔接”。
通过调解促成39起案件自动履行2480万余元,帮助上下游企业渡难关;精准运用“活查封”,给重组留有时间和余地,既维护申请人权益,又能将财产保全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71名退休员工补缴社保144万余元,2689名在职员工安置方案获高票通过。
2024年8月,曾经的燃油车老厂重获新生——广汽埃安长沙工厂顺利投产,形成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预计年产值200亿元。
“有创新,有实效!这对于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拯救和出清的双重功能,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市场要素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4月,当得知长沙法院在破产企业财产解封处置方面的系列举措后,全国政协委员袁爱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案也成了2024年度全省法院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打好法治保障“组合拳”,筑牢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命线”
不正当竞争、失信违法行为不仅扭曲市场信号、扰乱经济秩序,更会削弱创新动力,危害不容忽视。
2022年,已成立20余年的湖南知名上市公司长高科技股份公司更名为长高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然而,公司更名公示第二天,竟被山西一家科技公司抢注多个“长高电新”关联商标,还被诉至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索赔千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定,山西这家科技公司多次且大量恶意抢注商标,并通过起诉索要高额赔偿,属于滥用知识产权的恶意诉讼行为。法院依法裁定驳回原告起诉,并对其罚款10万元予以惩戒。该案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近年来,长沙法院将维护公平、诚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命线”,打好法治保障“组合拳”,以法治利剑斩断违法失信链条,让守法守信者受益、违法失信者受惩。
今年上半年,长沙法院通过“长执利剑”专项行动,对拖欠企业账款行为发起凌厉攻势——执结涉民营企业案件9300余件,到位金额45.64亿元;执结涉先进制造业案件166件,到位金额8894.37万元。联合公安、银行等部门,不断构建全方位惩戒体系:4200余人被纳入失信名单,2.84万人次被限制高消费,130人被司法拘留,61件拒执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8件9人被判刑。
同时,长沙法院积极探索“放水养鱼”的司法智慧,比如采用分期履行、执行和解等柔性措施,为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努力实现“保企业、稳就业、促发展”的多赢局面,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其中,创新推广“活查封”模式,允许企业在监督下销售、款项直接偿债,既保住了债权人的权益,又让企业避免了“停摆”。现在,这种模式已在全市推广,使用率达68%。很多企业说:“长沙法院的这份‘刚柔相济’,让我们敢投资、能发展。”
(文/赵志高 刘思明 刘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