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还田作肥料 打捆离田成饲料
珠晖区:秸秆利用效益佳
连日来,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黄洲村,连片金色稻浪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中,饱满的稻粒被快速收集,秸秆则被粉碎后均匀还田,成为优质的天然肥料。
珠晖区每年产生秸秆约1.5万吨,资源化利用曾是难题。今年来,珠晖区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等生态利用手段,推动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
秸秆还田是将其肥料化的重要手段,借助农机操作能够事半功倍。“割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这样不仅籽粒损失率极低,而且粉碎后的秸秆能快速发酵肥田。”珠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伟告诉记者,为支持农机收割秸秆还田,区里拿出了“真金白银”的硬招。
该区对中晚稻实施灭茬粉碎还田的主体,每亩补贴10元;对新购秸秆灭茬粉碎、打捆离田相关设备,按购置总金额50%(含国补)予以补贴;对加装秸秆粉碎装置的农机设备,每台补贴2000元。目前,珠晖区秸秆就地还田利用率达80%以上。
相比于还田肥料化,离田后的秸秆利用效益更佳。珠晖区肉牛养殖大户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刚从田间运来的秸秆,经过粉碎、揉丝、打包密封等标准化流程,成为散发淡淡发酵香气的优质牛饲料。
“这可是牛的‘营养餐’,牛特别爱吃,长膘也快。”浩德盛农业负责人王子豪算了一笔账,养殖场现存栏安格斯牛500头,每年通过秸秆利用可节约饲料成本60%左右,“每年不仅能节省饲料成本约150万元,还带动周边村庄150人稳定增收,关联农户超50户,为农户带来的间接增收达100万元。”
(文/唐曦 唐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