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说话瓣膜”破解“无声之困”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5-09-03 07:51 【字体:

在一家县级医院,康复希望渺茫的脑梗患者18天实现生命逆袭——

“说话瓣膜”破解“无声之困”

  “能亲口说‘想喝稀饭’,能自己看阳光。”近日,临湘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51岁的刘一(化名)前来复查。这位曾被判定“可能离不开气切导管”的脑梗患者,如今恢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脑梗,曾让刘一陷入无声的世界。经历50天昏迷和多次手术后,她全身僵硬,无法翻身;气管切开管道,无法发声,仅能微弱喘息;吞咽功能丧失,依赖鼻饲管维持生命,耐药菌感染更让她虚弱不堪。医生坦言,她很可能长期依赖气切管,康复希望渺茫。

  转机,来自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装置——“说话瓣膜”。临湘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为她带来了这项新技术。这是一个装在气切导管上的小阀门,吸气时开放保证通气,呼气时关闭,引导气流冲击声带,让患者重新发出声音。

  奇迹,一步步发生。

  刚开始佩戴时,刘一并不适应。在管床医师钟赛波的耐心指导下,她坚持训练。从模糊的“啊”声起步,到清晰地说出“谢谢”,她用了几天时间。血氧饱和度始终稳定在98%以上——声音回来了,安全也在掌控之中。

  康复治疗师邓琳借助瓣膜调整咽喉压力,一步步激活她的吞咽反射。从稠密的蜂蜜水,到糊状食物,再到成功拔除鼻饲管实现自主进食,她终于“能吃一口饭”了。

  康复团队定制科学康复计划,远程邀请湘雅医院专家会诊,确认安全后,成功拔管。刘一彻底告别呼吸机。

  随后,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中药热敷缓解肌张力、营养师定制高蛋白膳食,她渐渐从完全卧床,实现辅助行走。

  从重获声音、恢复吞咽,到挣脱呼吸管、重拾行动,这一切,仅用了18天,远远短于常规的45天康复周期。

  如今,刘一已经可以自理吃饭、走路、说话和洗澡,仍在继续接受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在临湘市人民医院,像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成功为101岁高龄患者实施ERCP微创胆总管取石术,打破年龄禁区;为同时罹患心梗与动脉瘤的患者完成高难度复合手术;通过系统康复帮助脑动脉瘤术后偏瘫患者重获自理能力,63天实现生命逆转……

  临湘市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急危重症救治与康复能力,在县域建立起涵盖救治、康复、服务与费用保障的全流程健康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复杂常见病种可不出县”成为现实。

  (文/周磊 陈芬 元霞容)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岳阳市】“说话瓣膜”破解“无声之困”

337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