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闲置包袱”为“发展资产”
株洲荷塘区 废弃老厂房 新晋网红地
记者8月15日在株洲市荷塘区红旗广场附近看到,原株洲汽车齿轮厂老厂房被改造为“齿动·1958文创园”,引进17个文旅项目。“基础设施即将完工,今年底或明年初将对外开放。”运营该项目的负责人刘金鑫介绍,项目还未建成,就吸引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荷塘区将闲置资源盘活纳入全区文旅发展总体规划,将工业遗址、乡村闲置农房、废弃厂房等各类闲置资源统一纳入文旅项目库,针对不同类型闲置资源的特性,采取“保留原貌、植入新功能”活化路径,实现“闲置包袱”向“发展资产”转变。
在改造原株洲汽车齿轮厂时,保留15栋单体超800平方米厂房的桁架结构、闲置设备等工业印记,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聚合多元业态,构建“艺术+生活”多元业态矩阵,预计全面运营后,日均客流量将突破5000人次,实现“工业记忆”与“消费活力”双向激活。
在改造仙庾岭片区中,以“乡土风情+休闲体验”为定位,将老旧闲置农房改造为曼妙花园、珍珠白度假庄园、紫轩明舍等项目,保留乡村建筑肌理与田园景观,植入民宿、研学、文创、打卡等功能,成为市民近郊休闲热门目的地。
原金属回收公司闲置多年,该区引入投资方将其改造为“熊猫不慢音乐体育公园”,整合运动、休闲、商业功能,打造了集运动健身、青年社交、潮流消费于一体的城市活力空间。
“通过‘点式突破+片区联动’,形成全域联动布局,让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形成互补,构建覆盖全龄段、全时段的文旅消费网络。”荷塘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人说。
(文/李永亮 罗雨伦 吴晶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