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长沙市开福区沙坪街道竹安村的水田里,一派繁忙。机关党员志愿者俯身劳作,一蔸蔸翠绿的秧苗被稳稳插入泥土。这热火朝天的耕作场景,是开福区全力盘活低效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缩影。
针对辖区低效利用的耕地,开福区创新推出“我在乡间有亩田”党员志愿认领活动。今年以来,该区58个机关党支部、1500余名党员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累计认领农田340亩,预计年产出粮食210余吨。党员示范,有效带动复耕热潮。
为确保持续复耕,开福区推行耕地网格化管理。明确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层层压实街道、村、组管理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针对因经营不善的流转主体,通过约谈、协调会等方式督促其履行耕种责任。
针对农村青壮年外流,开福区探索出“自行复耕+村级托管+大户代种”的集约经营模式。该模式成功培育10余户种植大户,利用其设备和技术优势,有效带动周边农户,显著提升种粮积极性。
2024年以来,开福区加大资金投入,完成9个小农水设施和4个农田水利项目,新建和整修渠道、管涵、山塘、泵站等,持续补齐灌溉短板,保障3000余亩水田灌溉无忧。
为盘活低效耕地并满足市民耕作需求,开福区划出21.54亩连片耕地搭建“田园圆梦”平台,吸引市民参与,实现土地增效与情感需求的双赢。
开福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综合措施成效显著,不仅成功盘活了辖区闲置耕地,提升了粮食产能,更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文/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