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攸县“门前三小” 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0-12-21 10:51 【字体:

  1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全国第二批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攸县“门前三小”搭建农村文化大舞台工作经验从全国122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23个入选案例之一。发布会上,攸县县委书记康月林作为全国5个代表之一作交流发言。这也是我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专家在点评时称,攸县“门前三小”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力求“以小切口做大文章”,严禁大搞拆建,发挥乡贤作用,防止“重建轻管”,这些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门前三小”是指建在老百姓家门前的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2009年,退休返乡教授夏昭炎在家乡攸县石羊塘镇高桥村开始创办农家书屋,后来发展成“门前三小”。一时之间,“农妇们去广场健身、孩子们在书屋阅读,乡亲们到讲堂听课”的模式被“一传十、十传百”。

  该县认真总结高桥村“门前三小”建设经验,于2018年印发出台《攸县“门前三小”工程建设实施意见》,设计专用logo,制定统一管理制度,提出建设标准,出台奖补政策等,并以“党委领导、群众自愿、分类实施、注重实效”为原则,在全县铺开“门前三小”工程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

  至去年底,该县财政出资1200多万元,撬动社会筹资8000多万元,在全县建成“门前三小”676个,打造示范点60余个。小广场总面积21.9万平方米,小书屋、小讲堂合计面积1.72万平方米,共收藏各类书籍18.6万册,拥有体育健身器材8260件、书架课桌18.6万件,带动成立歌舞队、体艺队以及文化、科技、法律演讲团队2142个。

  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利用农村屋场现有资源建设“门前三小”(不搞大拆大建)。1769名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主动请缨,提供服务,进行管理。

  建在群众家门口的“门前三小”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净化了农村社会风气,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美化了人居环境,精准破解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场所谁来建、怎么用、如何管等系列症结问题,真正打通了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 株洲市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喻琢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株洲市】攸县“门前三小” 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1405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