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上打鱼30多年,习惯了每天早起。以前一天最多能打百把斤鱼!”
8月23日,天蒙蒙亮,家住永州市冷水滩区伍家院社区的唐新林、唐满园两兄弟,便开着小船,带着捞网、撑竿等工具出发了。只不过,他们不再是去打鱼,而是去他们熟悉的江面上巡逻护鱼、打捞垃圾。
哥哥唐新林今年49岁,弟弟唐满园44岁,两兄弟出身渔民世家,祖祖辈辈傍水而居、打鱼为生。唐新林13岁初中还没毕业,就随父亲下河捕鱼,成了一名渔民。后来,他在一场大雪中意外滑倒,导致右侧股骨头坏死,落下肢体三级残疾。弟弟初中毕业后,也上船打鱼,即使有好的就业机会也没有离开。多年来,兄弟俩靠着勤劳的双手,搬进了新房,相继成家立业。
“这条渔船,除了捕鱼,还能发挥老本行救人。”
唐新林告诉记者,他们平时捕鱼的湘江冷水滩城区段,不少地方的水面看似平静,水下常有暗流涌动。每年夏季,野泳的险情和悲剧连续上演。每当看到有人在水中遇险,他和弟弟都会毫不犹豫跳水救人。从1990年至今,兄弟俩已在湘江救起48人。2017年,唐氏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2018年,在当地社区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兄弟俩组建了一支12人的义务救援队,每天早中晚3个时间段,在河面上轮流巡查。
但在2019年底,街道办事处通知:为修复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水生物资源,湘江即将禁捕,渔民要准备上岸转产。“我们两兄弟都四五十岁了,我还有腿部残疾,上岸后很难找工作啊!没有经济收入,救援队也很难维持下去。”唐新林说。虽然有诸多困难,但为了湘江的未来,唐新林和弟弟还是上交了渔船和渔具,主动退捕上岸。
没多久,伍家院社区传来好消息。社区准备组建一支清漂队,唐新林两兄弟接到上岗通知,成为“水上环卫工”,负责河道垃圾清理、防溺水宣传和劝阻违规垂钓行为。
“打了一辈子鱼,我们对湘江有感情。”弟弟唐满园说,现在每月清理河道工资,加上低保等收入,每人有两三千元,维持生活不成问题。最让他开心的是,能继续守护湘江,继续救人。
在永州,像唐氏兄弟这样“洗脚上岸”的渔民有1002户、1216人。永州是湘江源头,境内湘江河段长达515公里,占湘江总长度的54.32%。自“长江十年禁捕令”颁布后,东安、双牌、冷水滩、零陵、祁阳和道县6个县区积极做好禁捕退捕工作。目前,永州市共签订退捕协议1002户,下拨各种禁捕退捕补偿资金4618.2万元,收回捕捞许可证895本,1019艘渔船已全部上岸。
永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渔民上岸后,该市将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务工就业、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渔民就业问题。
(文/蒋茜 杨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