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龙山县茨岩塘镇甘露村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内,豆大的雨点砸在瓦片上,酷暑的炎热渐渐消散,顺屋檐流下的雨珠滴答滴答,与兵工厂旧址里的读书声交织成一片。
当天,龙山县“书香润心灵·阅读促成长”第二期青年读书会活动在这里举行,来自该县各行各业的50余名青年相聚于此,一起分享读书心得,缅怀革命先烈事迹。
龙山县茨岩塘镇,是一片英雄的红色土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员会、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湘鄂川黔省军区和红军医院、兵工厂、供给部、随营学校等都设在这里,被誉为武陵山中的“遵义城”。
“一个来自江西萍乡,一个来自株洲茶陵,因共同的理想信念,在烽火岁月中,相识、相知、相爱……”土家族姑娘姚晨讲述的红色故事《二十三根麻纱》声情并茂。当讲述到革命烈士方汉英牺牲时年仅23岁,未婚妻段五姑以妻子的名义按照土家族葬礼习俗,用23根麻纱缠身为其下葬,一根麻纱代表一岁,一根麻纱代表一个思念时,现场泪眼一片。
“《当兵就要当红军》这首歌,见证了当时龙山儿女们踊跃当红军,选择跟党走的情景,这是为什么呢?”女青年贵韶华本就是茨岩塘镇的一名红色讲解员,结合读书会,她分享了自己读龙山红色故事的体会,并为大家带来一堂音乐党课,现场教唱《当兵就要当红军》,让红歌再次传唱在龙山大地。
什么是红色基因?分享中,青年教师袁沫说:“对于党的信仰和忠诚,对于人民的热爱,这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我们应立足岗位,为这个时代积极奉献。”
聆听革命故事、感悟音乐党课、分享红色书籍……讲者恣意挥洒,听者如醉如痴,也在彼此交织碰撞中奏响了一曲凝心聚力的“红色信仰曲”。
(文/张军 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