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整治抛荒地行动传来喜讯,该村一块荒废8年多、面积达9亩的苗圃完成平整变成水田,再过一周开始播种晚稻。今年来,该县已盘活抛荒耕地4500余亩,其中5亩以上集中连片点36个,昔日望天收的抛荒地,有望变成样板田。
今年来,岳阳县委、县政府擂响“严控耕地抛荒、稳定粮食产能”战鼓,各乡镇(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自然资源所等相关部门人员进村排查甄别,建立有户主签名确认的卫星图斑标注图、现状图和台账表的“两图一表”。县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一丘一策”制订整治措施,对逾期未完成抛荒耕地整改的收回土地经营权;对水毁耕地、重点工程破坏水系、田间基础设施差的连片抛荒丘块,做到“修一条路、挖一条渠、治一片田”,解决农户耕种后顾之忧。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岳阳县各乡镇(办事处)抢抓农时,同步推进复垦复耕,按照“宜稻则稻、宜旱则旱、宜经则经”生产模式,因地制宜扩大耕种面积。目前,该县已投入380万元,修复山塘23口,修复水渠约5万米,修复机耕路3万米;对缺乏劳动力的农户,22个农业合作社和经营主体采取集中流转、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方式托管耕地。该县已复耕复垦土地面积4500余亩,按种植双季稻算,年均可增产粮食约4000吨。
为确保整改抛荒问题不反弹,岳阳县还建立完善管理责任制,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包村、村包组、组包户,责任到人。县委县政府组织督查组分阶段督查考核,对利用抛荒地复耕复种情况好的农户或经营主体,县政府给予每亩50元奖励,对落实工作不力的启动问责。据介绍,该县已连续11年蝉联国家和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文/徐典波 陈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