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3月1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聚焦“三农”工作硬任务,以扎实开展“双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深化农村改革三大行动,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育、数字乡村示范和农村党建领航三大工程,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投融资、乡村振兴人才智库和乡村振兴“双创”三大平台,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确保到2020年顺利完成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
关键词:三大行动
建设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十大特色小镇,是市委着眼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今年“双十”提升行动的攻坚内容。
湘潭市将按照“三园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要求,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分别打造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洼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基地和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承载平台,同时建设产业特色鲜明、产城有机融合、创新资源富集、辐射带动有力的特色小镇。根据每年重点建设2-3个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的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使“十园十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美丽乡村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湘潭市以村容整洁与宜居宜业相结合的优化思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动美丽乡村生态发展。
根据工作部署,湘潭市将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形成一张蓝图。同时围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七大任务,集中力量、重点攻坚。加快制定管护制度,全面落实管护资金、合理配备管护人员,推动整治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如何进一步激活乡村发展动力?湘潭市将开展农村改革深化行动,大力推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承包地登记、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大户合同备案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地区项目建设点状供地模式等;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完成集体成员身份确认主体任务,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扎实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等;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机制,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确保年放款量达到2亿元以上,推动涉农信用保险、小微企业小额信用保证保险等银保合作领域实现创新突破等。
关键词:三大工程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关键要靠科技强农、质量强农。今明两年,湘潭市将实施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按照“一县一特”“一特一片”要求,全力打造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着力推进湘潭县湘莲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湘莲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品牌塑造工程,加大湘莲、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薹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支持推进盘龙花卉、泉龙蜜柚、毛田茶叶等特色品牌建设。实施“潭品出湘”行动,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市场。
当前,全球信息化、科技化浪潮风起云涌,给新时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宝贵契机。实施数字乡村示范工程正当其时。
湘潭市将打造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快实现乡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治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大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与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密切相关的市场主体参与数字乡村投资、建设、运营。培养一批数字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纪人队伍。全力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融合。适时举办数字乡村发展大会,推动湘潭市数字乡村发展。
实施农村党建领航工程,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将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根据部署,湘潭市将深入推进农村党支部“五化”建设、星级考评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全面完成14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建改建任务和功能化布局。建立健全村级服务平台和村民自治机制。扎实开展法治教育进乡村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动“平安乡镇”“平安村”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建设提升工程。
关键词:三大平台
乡村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也要真金白银地投。打造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格局,才能强化乡村发展保障。
今明两年,湘潭市将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预算,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集团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归集农口系统经营性资产,扶持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发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大乡村振兴直接融资力度,鼓励支持涉农企业上市融资。
乡村发展,必须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智库平台,充分发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通过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农业领军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工匠培育工程,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引进经营管理、农业科技、金融服务等专业团队和人才,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扎实开展“新乡贤回归”行动,继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园区(小镇)副指挥长、重点项目攻关员等人才选派制度,开展“设计下乡”活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决策咨询机构的“三农”专家和高端人才,组建乡村振兴智库,提供决策支撑和智力支持。
打造乡村振兴“双创”平台,有助于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 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下一步,湘潭市着力整合全市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资源和专项资金,大力引进知名创投、风投机构,加快打造“政策池”“投资池”和“服务池”,通过举办乡村振兴“双创”评选活动,促进“双创”项目落地发展。打造乡村振兴众创空间,完善政策解读、政务服务、市场分析等配套服务,把湘潭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