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个市级重点项目、31个市‘六个10’工程重大项目、19个省‘五个100’工程重大项目、27个省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542.3亿元、 77.6亿元、61.4亿元、174.5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记者从益阳市发改委获悉,2018年,全市上下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打好产业项目建设“百日会战”,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突出产业项目抓部署。市委、市政府把“产业项目建设年”作为“一号”工程,实施“产业兴市”战略,制定并落实《益阳市产业兴市暨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益阳市产业项目建设年互动实施方案》《益阳市产业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开工,推动全市产业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年有天意木国、顺祥水产二期、软通数字产业基地、口味王赫山基地等146个项目投产运营,其中产业项目92个,占竣工项目数的63%。
突出高位推进谋联动。一是突出活动带动。2018年,全市先后开展“促项目进度、促企业开工”活动、国省人大代表专题调研视察重点项目活动,举办“产业项目建设年”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活动。二是全面营造氛围。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共计发稿219篇次,组织开展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重点工程劳动竞赛活动,营造了全市“谋、推、抓、促、建”项目建设的氛围。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制定并落实《益阳市投资建设项目“多头联审、多评合一”试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五个一”的领导联点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对奥士康三期、吉祥家纺、芙蓉云数据计算中心等省市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
突出问题导向抓落实。一方面,坚持“一单三制”推进机制。2018年,益阳市共召开8次重点项目专题调度会议,下达问题交办单16份,涉及25个问题,目前已基本解决;开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督查6次,明查暗访10余次。另一方面,全面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制定并实施《益阳市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实施方案》《益阳市重点项目施工环境考核评价工作方案》,全力维护良好的项目环境。同时,多次对省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环境开展专项督查,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点建设项目安全责任事故。
突出超前谋划抓争资。各区(县、市)和市直相关部门坚持把争取项目资金、国省政策作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研判国家宏观政策,超前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向上衔接汇报,总计争取财政性资金225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