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位于花垣县猫儿乡铅厂村后山的湖南太丰集团矿山公司十六选厂,原来坑坑洼洼的进厂公路变成了整洁平坦的柏油路,厂内的大小道路及活动广场全部硬化;厂区新植的树苗绿意盎然,与周边青山融为一体……这是该县治理矿山环境,发展绿色矿业,实施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生动变化。据了解,今年该县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去降补”新举措、激发新活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去”,就是加快淘汰工业落后产能。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推进矿业“二次整合”,下大力气关停不合格铅锌浮选企业,通过整治整合、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黑色企业”。年内将铅锌浮选企业由163家减少到10家,配套安全达标、环保合格的尾矿库,实现产能配套、上矿下库匹配和环境总量控制,淘汰落后产能9.3万吨,实现矿业集约升级。同时,推进铅锌矿采矿权深度整合,通过整合、技改或直接关闭的方式,年底前将铅锌矿采矿权数量由38个减少到20个,确保整合后铅锌矿山的矿石品位、生产规模、资源储量规模、地质工作程度、采矿方法、法律政策六方面条件全面达到开采准入要求;到2019年底前,推进锰、锌加工企业纵向整合上游矿山企业,打造采、选、冶、精深加工一条龙的2家矿业龙头企业。到2020年底前,全县形成1家锰锌综合矿业集团,实现矿业全面转型升级。
“降”,即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排放及能耗。继续开展企业“支帮促”活动,积极落实国家、省、州降税清费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实行“一企一策”全力做好服务,依法减少企业税费负担;以问题为导向,推进电矿合作和企业直供电等,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努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发挥“助保贷”、担保公司作用,着力降低企业融资和生产要素成本。推进工业供给侧绿色革命,全力支持东矿、三立、太丰等龙头企业推进技改升级,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排放以及能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盛世千恒锰渣综合利用、康园新建材铅锌废渣利用等项目建设。
“补”,就是延伸产业链条,补齐结构性短板。围绕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及“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和鼓励更多大企业投资和返乡人士创业,力争今年实施新材料、节能环保、特色食品、生物医药等工业项目9个,完成投资6.3亿元。引导县内企业延伸生产链,向精深加工做文章,推动提质创品,重点加快鸿瑞4万吨电解二氧化锰、恒远公司植物提取、三丰钒业等项目建设。同时,加快园区建设,补齐集聚度短板。把工业集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力争完成投资3亿元,建成2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快二期5.5万平方米、三期8.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并完善入园企业优惠配套政策,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强化创新驱动,补齐竞争力短板。加快“双创”基地建设,以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重大科技成果、核心人才团队为抓手,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孵化培育新兴产业;深化工业企业“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和产品开发,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县物流园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与商贸服务业、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扶持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搞活产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