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丨生态修复 废矿重生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04-10 11:45 【字体:

  

  3月25日,养护人员在近三十米高的边坡上补种植物种子和幼苗。他们从崖顶一路补种下来,一般要花费近2个小时,中间没法休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有一片面积约522平方公里的城际生态隔离、保护区域——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改善绿心区域生态环境,从2018年9月开始,长沙市雨花区对位于长株潭“绿心”的18个废弃矿坑进行生态修复。

  龟坡片石场废址是第一个实施生态修复的矿坑。该废址是上世纪80年代末采石后形成的。石场已关停多年,留下的坑体高有70余米、面积近3万平方米,施工难度最大。

  进驻矿坑进行边坡生态修复的是湖南中核建设工程公司的一支特殊的“美容师”队伍。他们腰系长绳,攀岩作业,在原本光秃秃的岩壁上施展“美容”绝技——清坡、铺网、喷土、栽种、养护……

  边坡栽种的都是适合山地岩土条件生长的植物,以灌木为主,藤本草本为辅。这些植物种类很多,灌木有30多种、藤本草本有10多种。

  半年多时间过去,矿坑生态修复的主体施工已经完工,进入养护阶段。目前,“美容师”们主要是对边坡已出土发芽的植物进行日常养护,根据坡地植物长势情况有选择地补种补苗。他们每人每天要在岩壁的喷土上挖近千个小坑,栽上小灌木苗或埋进一把种子。

  他们的“巧手”让矿坑逐步“起死回生”:原来的土黄色渐渐出现一丝浅绿,然后绿色不断延伸扩大、颜色慢慢地变深……项目负责人吕平波告诉记者,养护作业还将持续两年。到了今年八九月份,这里将呈现出一派藤木交绕、绿草绵延、山花绽放的美丽景象。

  (图、文/田超 熊其雨 罗忠行)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罗雅琴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环境治理丨生态修复 废矿重生

78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