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创新发展会议和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相继在衡阳举行,这几场全国计量领域顶级盛会缘何独钟潇湘?答案在于——
湖南计量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11月11日起,全国计量工作座谈会、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创新发展会议和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以下简称“两会一展”)相继在衡阳举行。一周之内,这几场云集全国行业翘楚、荟萃尖端科技的计量领域顶级盛会,为何独钟湖南、“情定”雁城?
政策协同发力,筑牢承接“强支撑”
“两会一展”的成功落地,是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高效协同的生动缩影。2024年,省政府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建设纳入协同推进重点。此后,“省十条”“国九条”等专项政策密集推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更配套出台18条具体举措,形成从顶层设计到执行落地的完整闭环。
政策红利的转化速度令人瞩目。衡阳将智能衡器计量产业纳入城市转型核心抓手,规划8800余亩产业园,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实现了从“蓝图规划”到“实景呈现”的跨越。
目前,产业园已构建起“一区两基地”的产业格局。首开区正式投入运营,汇聚上下游企业50余家,其研发的智能轨道衡、无人值守地磅等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船山时间谷基地签约企业超140家,其中110家已顺利投产;衡山科学城基地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保障展会顺利举办,衡阳在数月内高效完成建湘工业文化街区的提质改造,并同步构建起覆盖交通、住宿与服务的全方位保障体系。“政策落地即见效”的治理效能,成为此次盛会选址衡阳的关键砝码。数据印证成效:2024年,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200亿元,实现规模翻倍增长。
底蕴厚植深耕,夯实发展“硬底气”
湖南能够扛起全国计量领域盛会的大旗,源于跨越数十年的工业积淀与不断升级的计量基础。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衡阳便已展现出制造业的蓬勃活力。衡阳手表厂以“24把镊子起家”,所生产的“芙蓉牌”“南岳牌”手表风靡一时;同期,衡阳仪表厂、地磅厂等企业生产的称重设备,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及科研领域,为计量产业的萌芽与生长埋下了深厚根基。
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之一,衡阳在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覆盖了37个,工业门类全省最齐全,为计量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中国计量协会理事长吴方迪表示,展会落地衡阳,正是看中其作为老工业基地所具备的完整产业生态。
时至今日,这份沉淀数十年的产业底蕴,已升华为支撑湖南现代化计量发展的体系化优势——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逐年增加,量值溯源体系基本完备,国家中厚钢板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运营,6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紧筹建,2个产业计量联盟相继成立,让湖南计量产业的发展脉搏愈发强劲、动能持续澎湃。
放眼三湘大地,计量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省计量院与全球头部企业共建电能计量实验室,实现电能表、充电桩全参数高精度检测;衡阳加快筹建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计量测试中心,助力新能源领域检测能力突破;湘西落地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湘酒”品质提升与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产业生态成形,激活集聚“强磁场”
完善的产业生态与亮眼的发展成绩,是湖南吸引“两会一展”落地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湖南将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单独列为重点产业链,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6.24亿元、增长8.1%;今年1—9月,该产业链规上企业营业收入531.96亿元、增长13.1%,利润总额43.26亿元、增长14.4%。产业链规上企业数量增至702家,较2024年末增加71家,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目前,湖南已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与服务的完整计量产业体系,中检计量、广电计量等行业龙头纷纷抢滩,推动“测量、计量、检验、检测”四大领域协同并进,形成集群发展格局。
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衡阳镭目科技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5600毫米宽厚板电磁超声智能探伤计量系统,填补国际空白;威胜集团的智能计量产品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电能计量拓展至水务、燃气、碳汇等多领域应用;率为科技的高精度电源设备通过国际权威认证,打入欧美市场。
展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彰显出双向奔赴的共赢价值。计量仪器装备展吸引220余家单位参展,全面展示计量仪器装备与最新成果;全国产业计量融合创新发展会议还围绕智慧计量与衡器测试技术等主题设立8个分论坛,诸多行业大咖齐聚一堂,为破解产业计量难题贡献良方。
从政策护航到基础筑基,从产业集聚到生态成形,湖南以扎实的数据、过硬的案例,赢得了“两会一展”的青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彭华松表示,湖南将继续深化计量改革创新,在强基、赋能、扩面、融合上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国计量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湖南智慧和湖南力量。
(文/李成辉)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