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湖南农业人在万里之外种什么?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3-09-11 09:59 【字体:

  继杂交水稻走向全球后,湖南的蔬果也有望在万里之外“种”成一道风景。

  9月9日,在东帝汶马纳图托区,湖南与马纳图托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正式揭牌。


9月9日,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与东帝汶马纳图托区省长贝尔纳多·洛佩兹共同为示范基地揭牌。

  万里之外的农业示范基地都种了些啥?示范意义在哪儿?往下看。

  握手:杂交水稻助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中国有句古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用来形容隔海相望的湖南与东帝汶,再合适不过。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杂交水稻”,将远隔重洋的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2008年,受商务部委托,隆平高科在东帝汶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在当地种植杂交水稻近2650公顷,为东帝汶增收粮食1.5万多吨,使这个年轻国家的杂交水稻从无到有,并获得高产。

  2014年4月,中国和东帝汶发表《关于建立睦邻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其中第七条写道:“东帝汶政府高度评价两国杂交水稻技术合作取得的积极成果,认为这有助于东帝汶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2012年7月,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古斯芒与隆平高科专家在东帝汶杂交水稻种植现场交流

  升级:缔结友城,共建农业产业园

  杂交水稻的成功,让双方对继续深化农业合作信心倍增。

  2014年,隆平高科东帝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与东帝汶农业部共同签署《东帝汶产业园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围绕对虾养殖、深海网箱养鱼等展开深度合作;东帝汶农业园区也成为湖南省级重点境外园区和湖南省“一带一路”重点支持项目之一。

  到了2019年,湖南与东帝汶友谊“升级”——湖南与马纳图托区正式结好,这也是中国与东帝汶缔结的唯一一对省级友好城市。

  2022年6月,中国-东帝汶建交20周年之际,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访问东帝汶,将湖南援助东帝汶蔬菜种植技术合作项目作为14项互惠互利合作成果之一。

  同年8月,湖南省与马纳图托区以视频方式签署农业合作备忘录,正式开启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拓展:打造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

  面对“全方位合作”的新要求以及“蔬菜种植技术援助”的新目标,湖南的回答是:坚持绿色、有机、生态、可持续,援助一个成一个,示范一个带一批。

  为此,6月中旬,省农科院派遣专家来马纳图托区试种蔬菜新品种,7月上旬派遣专家团跟进对接,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编在马纳图托(湖南)农业产业园看到,园区共拥有蔬菜大棚11个,种植面积约5亩。虽然地方不大,但是蔬果品种可以算得上琳琅满目、硕果满枝:翠绿的菜薹、火红的辣椒、胖墩墩的南瓜,还有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小可爱”的西红柿……

  农技专家告诉小编,通过引进国内先进的嫁接育苗、滴灌等“黑科技”,来自湖南的蔬果种子成功在东帝汶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品质和产量等都很高。

  不再是简单的援助品种、技术,双方合作还致力于在“授人以渔”中提升当地农民的种养理念和管理水平,并“量体裁衣”制定相关生产标准,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更好造福当地民众。

  此次揭牌的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项目,就是其中的生动实践和未来标杆。

  据介绍,该基地主要承担蔬菜种植、生猪良种繁育和育肥防疫技术示范,是两地交流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湖南将派遣水稻、玉米、畜牧、大豆、生猪、农机等多名专家来到马纳图托区,长期开展农业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工作,为当地农业进步提供湖南经验、湖南智慧。

  我们期待,此次合作示范基地项目将成为——

  农业推广的新平台,制定一批技术标准、规程,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发展模式;

  成果展示的新窗口,集中展示两地合作开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

  友城交流的新桥梁,带动两地在农业、经贸、人文等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文/孙敏坚 周阳乐)

信息来源: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朱格林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这次,湖南农业人在万里之外种什么?

2948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