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上午,省政府在长沙举行座谈会,征求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
会上代表的发言稿里,“新”字出现了百余次。与会同志围绕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加快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等积极把脉问诊,并贡献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话不多说,快来看看有啥“新”意!
8位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发表意见建议。刘尚文 摄
建议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要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只有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才能释放出巨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力量。
释放高等院校蕴含的科技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好我省140多所高等院校的作用,释放出更多的成果转化力量,我们还有5所双一流大学、15个世界一流学科,我省还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他们肩负着国民经济发展、国家重大需求的重任,同样也是支撑我省的科技力量,充分发挥这些力量的作用,我们的科技创新就有强大的动力。
建议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帮助和支持湖南中、小企业把优势技术转化为批量产品,实现产业化。
建议
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建议紧扣我省强化“电力、算力、动力”三大支撑的战略部署,聚焦“3+3+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顶层谋划,积极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做好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风险评估,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将发展数字经济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建议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加强“四算一体”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三区一中心”,即产业数字化发展引领区、数字产业化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以算法算力算据算网“四算”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创新中心。推进100个园区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建议
加快高等教育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我省高校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更好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与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生态产品存在着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的“四难”问题,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体制机制,有利于调动各地以不同形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体制,有利于集聚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建议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种子保藏资源库的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新品种选育,研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资源和重大创新品种。保障农产品质与量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抓好生产、加工到消费环节,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监管,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前延后伸,全产业链健康发展,着力形成“一县一特”发展格局,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县域特色产业。
建议
打造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议进一步支持国创中心(湖南)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举措、国家半导体装备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产业发展举措。推动在湖南形成以装备为特色的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先进制造高地。
建议
加强对研发创新的支持。重点加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创新支持,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全面提高湖南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加大对公共领域推广的支持。加大对公交、公路客运、出租车、环卫、邮政快递、物流配送、机场港口等公共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对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示范应用给予支持。
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对省内技术研发实力强、产品前景好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集中资源扶优扶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培育3-5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企业。
建议
加大对GPU等核心芯片研制支持。GPU等芯片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大、研发周期长,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扶持国产自主企业的发展。
(文案/杨帆 设计/郭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