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毛伟明再部署洞庭湖“水”文章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22-03-23 14:50 【字体:


碧水蓝天映洞庭。

  湖南,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情是最大的省情。

  3月22日是第30届世界水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建设。

  聚焦做好洞庭湖这篇“水”文章,省长先后多次实地调研洞庭湖区、专题研究部署洞庭湖系统治理工作。

  为何省长如此挂心洞庭湖?今天,我们就从水这个关键字,聊开来——

  “盛水的盆”洞庭湖

  说到水,咱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既了解、又不完全了解。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是生命之源。

  但水还具有两面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对水的正面认识;同时,水有“洪水猛兽”摧毁一切于瞬间的破坏力量。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洞庭湖周边的大片湿地,绿意盎然。 童迪 摄

  于我省而言,历史,绕不开水;发展,更绕不开水。境内湘资沅澧四水河网密布、纵横奔涌,最终经洞庭湖汇入长江。

  此外,从水的水质性来说,我省的情况比较复杂,水多水少都易成灾。比如,年降水量1400多毫米,客观来说比较高;但如果按人均计算,我省每年人均水资源量才2450立方米左右,处于缺水线(1000-3000立方米)之内。而且由于空间、时间上分布不均,降水量大起大落,防汛抗旱成为每年都要应对的大考。  


麋鹿群奔跑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如何趋利避害、治水兴水,全面系统做好我省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这篇大文章,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中之关键,就是治理好“盛水的盆”——洞庭湖。可以说,这是管长远的大事,是涉及全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大事。

  作为湖南的“母亲湖”,洞庭湖关系到湖南水利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为“长江之肾”,它是长江中游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国际重要湿地和基因库、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连接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因此,把洞庭湖治理放在怎样的高度来对待,都不为过。

  八字方针 系统治理

  四水连洞庭、洞庭入长江。省长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系统治理和保护好洞庭湖,是湖南永续发展需要,是对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的政治责任。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殷嘱托,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湖南作为。


落霞与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将洞庭湖保护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为摸清底数、找准问题,一年多的时间里,省长先后多次调研洞庭湖,并在去年一个月内三下洞庭:

  2021年3月23日,驱车700余公里,前往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长江入口和荆江分洪区等地;4月10日,沿着长江干堤考察华龙码头、城陵矶(七里山)水文站、三江口,最终抵达长江湖南段终点铁山咀电排站;4月20日,辗转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实地考察湘、资、沅、澧四水入洞庭湖河口。

  多次实地调研,虽地点不同,但都围绕洞庭湖展开,主要聚焦洞庭湖保护治理,目的就是分析问题后科学精准部署。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徐典波 摄

  的确,洞庭湖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整体、战略的来思考和谋划。如何干?去年省政府明确了“加固、扩容、疏浚、拦蓄”的洞庭湖系统治理思路,并已项目化、具体化。

  这八字方针,是我省围绕洞庭湖系统治理划出的重点。其中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就是“疏浚”二字。

  为何这么说?多年来,受自然演变特别是泥沙淤积影响,洞庭湖逐渐萎缩,带来调蓄能力减弱、湿地生态衰退、水源涵养不足等问题,影响湖区生态环境和功能发挥。


资料图。

  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已是洞庭湖治理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

  正如省长在会上所强调,这是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的关键之举,是治理洞庭湖的现实之需,是抢抓历史机遇的务实之为,也是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年来关心的热点问题,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可以说,实施洞庭湖生态疏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好处多多——

  比如,能增强湖泊调蓄功能,可扩大洞庭湖调蓄容积,更好调控洪水,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安全;能提升湿地整体质量,可将东、南、西洞庭湖湿地连成整体,增大枯水期生态水域空间。此外还能改善河湖水域水质,夯实水源民生保障,构建航运黄金水道等等。

  长计划短安排 精准发力重点攻坚

  如何推进洞庭湖生态疏浚与修复?省长强调,要强化系统治理、尊重自然规律,坚持水利工程与综合治理、工程方案与工作方案相结合,充分考虑防洪、生态和经济效益,科学论证、稳妥推进,确保干就干好、干出实效。

  

3月22日,毛伟明主持召开会议,研究洞庭湖生态疏浚系统治理工程建设。刘尚文 摄

  当天会议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

  在确保洞庭湖丰水期水域面积2625平方公里不减少的基础上,力争到2025年,洞庭湖生态疏浚基础夯实,四口和四水尾闾河道疏浚基本完成;在枯水期生态水面达到700平方公里、生态补水量18亿立方米。

  到2030年,全面完成洞庭湖生态疏浚,全面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在枯水期生态水面达到1000平方公里、生态补水量45亿立方米,全面实现绿色和谐、洪涝无虞、质优量足、循环高效的目标。


长江岳阳市君山区段,绿意盎然、水天一色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阁老巡护监测点。 李健 摄

  长计划短安排。当前如何加快推进?省长强调,要精准发力、重点攻坚——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委和科研院所的汇报衔接,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内容和计划“笼子”。

  扎实做好方案论证,准确把握河湖水域、洲滩、湿地空间布局,全面摸清淤积分布和程度等底数,精准确定生态疏浚目标、任务和措施。

  尽快实现项目立项,加快编制工程可研和用地预审等专题报告,开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和省内联合审查咨询。

  有序推进工程试点,科学布局工程范围,探索总结有益经验、形成制度。


洞庭湖畔,一江碧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保洞庭湖安澜,守护美丽长江碧水东流,湖南在新时代正加快迈向“人水和谐”。

  (文/吕菊兰 荆彩)

信息来源: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责任编辑: 李毅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世界水日,毛伟明再部署洞庭湖“水”文章

2272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