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在湖南丨株洲以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9-12-31 11:12 【字体:

跃上葱茏满目春

——株洲以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12月25日,株洲市清水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总投资逾130亿元的三一能源装备园、绿地滨江科创园两大项目同步开工建设,老工业区转型发展再启新征程。

  一年前,随着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全面关停退出,全市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近2000家,影响产值近500亿元。

  旧动能退出,株洲发展会否“失速”?作为工业重镇,株洲该如何重塑经济新方位?

  面对担忧,株洲保持定力,笃定毅行。紧扣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战略,以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为核心,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迎来“满园春色”: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2%、8.5%,增速均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个月排名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6%,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

  现代产业体系动力澎湃

  岁末,北汽株洲基地仍一片繁忙。每隔两分钟,就有一台EU5新能源汽车下线。以EU5为拳头产品,北汽株洲基地已跃升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力军。

  这一成就,离不开株洲悉心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基于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比较优势,株洲市审时度势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受益于要素与资源整合,轨道交通、航空、汽车三大动力产业迸发出澎湃动能。今年1至11月,三大动力产业增加值增长35.7%,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制造业保持30%的增速,起步较晚的汽车产业也形成了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再到后市场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规模达300多亿元。

  株洲“多点开花”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陶瓷、服饰两大传统产业,激活株洲整个产业生态。

  醴陵旗滨首条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点火,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框等各种触控显示终端;落点云龙示范区的中国移动(湖南株洲)数据中心投运,形成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存储、云计算及大数据生态百亿级产业链……今年,株洲有10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项目在醴陵开工,将建设30万千瓦产能的碲化镉薄膜太阳能发电玻璃生产线;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将重点建设石油智能装备生产基地,打造石油装备区域研发中心、企业创新中心及总部基地;绿地滨江科创园着力构建汇聚总部经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的产业集群……今年,株洲新引进项目38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3个。

  “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发展后劲增强,动力澎湃。”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

  新旧动能有效接续,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预计株洲“3+5+2”产业体系今年可实现增加值2610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值75%。

  创新驱动擦亮“株洲智造”

  12月24日,由中车株机研制的CJ6动车组在长株潭城际铁路线开跑。湖湘大地上,首次有了湖南制造的动车组。

  同样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创新成果诞生在株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碳陶制动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性能超过德国、日本产品。

  时速400公里的永磁牵引电机、时速600公里的长定子直线电机、高性能离心风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也在株洲问世。

  株洲在转型“阵痛”中,依靠科技创新、培育科研沃土,闯出一片新天地。

  醴陵陶瓷产业绵延千年,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株洲探索出陶瓷转型发展模式,制定全国首个釉下五彩标准,建成标准化泥釉模配制中心,填补国内泥、釉、模三大陶瓷原料标准化生产空白,生产效率提高了6倍,“三废”排放几乎为零。

  如今,醴陵陶瓷产品中,不仅日用及艺术彩瓷占领全球市场十分之一,电瓷绝缘子及军工陶瓷新材料等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电瓷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一件衣服从下单生产到实体店铺面市需多久?记者在株洲市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获悉:上午8时服装样式下单,8时30分上裁床,中午出成品,下午2时即可发送到一线门店销售。这是智能制造给株洲服饰产业带来的变化。

  在智能制造带动下,芦淞区已形成面积达25.5平方公里、从业人员超20万人,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示销售、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服饰产业集群。

  今年,株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居全省首位。1至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7.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8.9%。

  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征拆1180亩建设用地仅用45天,从签约到开工只有98天……今年落点荷塘区的智慧钢铁城项目跑出了项目建设“极限速度”。“多亏了‘拿地即开工’改革,加快了投产时间。”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株洲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实行“一家审批、多家备案”方式,行政审批事项由1700多项减至144项,审批时间大幅缩减。

  专项整治项目建设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也是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今年,株洲从“超时”项目入手,对全市产业项目签约不落地、开工不真实、竣工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的,以及烂尾项目、烂尾工程,进行专项整治。通过首轮整治,所有延时项目已全面整改。

  今年来,株洲还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依托,全面带动和激发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政策供给、要素供给。围绕提升审批效率、服务效能,鼓励创新创业、加强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系列举措,推行“温暖企业50条”“减税降费进园区”等主题活动,着力加强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人才、资金、技术支撑。

  好环境换来发展加速度。今年1至11月,株洲新增登记市场主体3.76万家,产业投资增长29.4%,新开工重点项目198个,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文/李伟锋 戴鹏)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郭玟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实干在湖南丨株洲以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1102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