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在三湘 | “三育三创”促脱贫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hunan.gov.cn 发布时间: 2018-06-01 07:37 【字体:

  “三育三创”促脱贫

  ——醴陵推行精准扶贫新模式见闻

  “贫困发生率已由4.13%下降至1.64%……”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醴陵市围绕发展产业、增加就业、鼓励创业,探索推行志智双扶“三育三创”(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新模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取得较好效果。至去年底,该市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6479户贫困户22998人实现脱贫。

  全方位培育平台,创造增收机会 

  “流转了3亩土地,一年获得流转金1230元;务工收入3600元;赠股收入1000元;入股2万元分红1700元……”在醴陵市均楚镇殷家冲村,贫困村民罗飞林说,他现在是村里东生瓜蒌公司的股东,收益颇丰。

  作为醴陵市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东生瓜蒌公司吸纳贫困户长期就业11人,赠股贫困户59户,年发放工资及股金分红70多万元。

  去年,醴陵市以创建产业扶贫五星级挂牌企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工程,为贫困户搭建增收脱贫坚实平台。今年持续发力,开展“一村一个特色产业、一村一支服务队、一村一个销售柜台、一村一个扶贫专业合作社、一村一批产业脱贫之星”等“五个一”创建活动,形成了水口山玻璃牛角椒、隆兴坳白茶、周坊绿茶等特色品牌,“一村一品”格局不断壮大。

  目前,醴陵市70%以上的贫困户有了产业发展收入。

  全覆盖培育“工匠”,创新脱贫能力 

  “头月工资3500元,此后稳定在4000元。”醴陵市左权镇陈东村贫困户王小叶一家7口,为了赚钱养家,她去年5月参加市里组织的“巾帼脱贫”月嫂培训班,并找到就业机会,现正报考高级育婴师,立志当上“金牌月嫂”。

  近年来,醴陵市采取田间学校、企业课堂等形式,组织贫困群众参加陶瓷成型、保安保洁等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机驾驶、蜜蜂养殖、茶叶制作、油茶种植等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已有1780多名贫困群众获得不同技术技能,其中产生陶艺匠、茶艺师等“行业师匠”600多名。

  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去年,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学校针对全市贫困家庭“两后生”(指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开设了职教“自强班”,提供两年全日制“免学费、免杂费、免生活费,包推荐就业”的“三免一包”中职教育。目前,在读贫困家庭学生100余人,为家庭稳定脱贫带来了新的希望。

    全天候培育信心,创生致富动力 

  “没有帮扶干部帮我们树立信心,我们就不会有脱贫致富的动力。”醴陵市茶山镇贫困户朱伏生深有感触地说。他原是个木匠,多年前切割木板时右手食指被平抛机切断,除大拇指外,其他3个手指萎缩,落下四级残疾。曾经一蹶不振的他,如今在市里结对帮扶干部引导下,贷了3万元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将养蜂产蜜规模发展到60桶,成了株洲市五星级特色产业致富“脱贫之星”。

  醴陵市拥有56支驻村帮扶工作队,142名帮扶队员驻村蹲点,全天候为贫困户鼓劲打气。同时,有4657名结对帮扶干部“家家进、户户帮”,极大增强了困难群众“我能脱贫、我必脱贫,我能致富、我定致富”的信心。

  去年,醴陵市涌现“脱贫之星”700余人,其中200人获评株洲市脱贫示范户。

  (文/李文峰 匡凤 邓立平 汪陵安)

信息来源: 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 唐煜斯
打印 收藏
相关阅读

精准扶贫在三湘 | “三育三创”促脱贫

745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