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整治 守护绿水青山
——从“锰三角”综合整治看生态环境问题巡视整改成效
当初冬的暖阳照耀三湘大地,站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民乐镇巴傩山顶远眺,一片青山叠翠、茶树绵延,宛如生态画卷。
“现在这‘生态饭碗’,端得牢牢的。”11月13日,花垣县巴傩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麻兴刚来到自家千亩有机茶园,从“矿老板”转型当“茶老板”的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
巴傩山所在地花垣县,位于湘渝黔交界处,因锰矿储藏丰富,被称为“锰三角”。在这里,多年前无序开采矿山和粗放生产加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2021年以来,在历经多轮整治的基础上,湖南持续深入开展“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但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仍面临挑战。
根据十二届省委第六轮巡视指出的问题,省生态环境厅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第一时间制定巡视整改方案,将“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摆在巡视整改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重点问题抓整改。
“锰三角”污染,是多年累积的沉疴痼疾。湖南成立工作专班,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统筹协调下,省、州、县三级同心协力,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锰三角”污染综合整治。
聚焦矿业整合,花垣县6家电解锰企业仅保留1家,4家锰矿山企业整合为1家,铅锌矿老矿区“6矿、6库、7厂”全部协议退出。
聚焦污染治理,全县1195个矿硐全部封堵,20座锰渣库2座按要求管控、18座完成风险管控治理,6座退出铅锌尾矿库完成闭库。
聚焦绿色转型,矿山覆土复绿2.18万余亩,铅锌尾砂生产线、钙基板生产线建成投产,锰渣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加快建设,锰锌优势产业链持续延链补链。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累计投入12.9亿元资金,以“一企一策、一矿一策、一库一策”推动整治,矿业整合全面完成,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绿色转型扎实推进。
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锰三角”区域国省控断面锰平均浓度较2020年降低82.8%,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根据第三方大样本调查,花垣县人民群众对整体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7.6%。
看着曾经的“生态伤疤”逐步痊愈,麻兴刚倍感欣慰:“作为第一个退出的‘矿老板’,我这步走对了。”如今,他的巴傩山茶叶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吸纳了周边几十名村民务工,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
在狠抓湘西州综合整治的同时,省直有关部门组织怀化、邵阳、益阳、永州等涉锰的市,按照“一企一策”“一库一策”“一场一策”要求,建立问题台账,大力推进锰矿山、电解锰企业整治整合及污染防治,锰渣库闭库治理及隐患排查。
生态环境治理,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我们将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在有效解决花垣县‘锰三角’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把整改成效转化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强大动力,以点带面解决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说。
(文/郑旋)


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24号

继续访问